关于2024年全区稳定粮食生产 行动方案的
政策解读
一、文件出台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安排部署,切实抓好2024年全区粮食生产工作,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文件制定依据
根据《2024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甘政办发〔2024〕9号)和《2024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庆政办发〔2024〕14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202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6万亩,总产量达到10.3万吨;油料面积达到3.6万亩,大豆面积达到1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复种马铃薯1万亩,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在2023年水平之上。
四、主要内容解读
(一)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守住全区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分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加强动态监测,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
(二)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将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研究制定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布局意见,指导农户科学选择良种,发挥良种增产潜力。紧盯秋播、春耕、复种“三道防线”,抢抓关键时节,强化农资供应,确保种足种好。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加快“农事直通”撂荒地实地核查进程,全面摸清撂荒耕地存量,新摸排出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引导农户将已整治的撂荒地优先用于粮食作物种植,确保下剩的撂荒地5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
(三)着力提高耕地质量。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扩规模、提质量、强管护等措施,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粮田。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1+3”政策体系,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在肖金镇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1处2000亩,通过落实地力提升、新建排水渠、大口窖、蓄水池等措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全面实施农业节水。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同步开展农村“水盆子”建设。通过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努力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区范围重点推广节水品种和全膜双垄沟播节水生产技术。继续推进“四抓一打通”工程建设,实施巴家咀灌区建设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重点解决老(旧)骨干渠道输配水能力不足问题,提高农业用水保障能力。
(五)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坚持“保种、育种、制种、引种、管种”齐抓,加大良种引进推广力度,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持续优化品种布局。发挥本地特色种质资源优势,支持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联合攻关,加快选育推广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和油料适宜品种。建办主要粮食作物优势品种扩繁示范基地,提高良种供给能力。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灌区改造工程优先实施良种繁育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耕地地力。
(六)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持续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抓点示范和单产提升行动,在董志镇、肖金镇、显胜乡分别打造玉米、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带。全区建办一批“吨粮田”粮食高效生产示范点,集成配套各类资源,精准管控各个生产环节,建立以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为支撑的单产提升技术体系。
(七)不断提升装备水平。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鼓励农机研发企业研制适宜本地生产的高性能精量播种、轻简型农机装备等系列短板机具。聚焦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加大新农机具推广应用,补齐套种、复种机械化短板,持续提高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耕作水平。
(八)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强化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队伍建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冬小麦、玉米粮食作物承保面积,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九)积极壮大粮食经济。培育引进一批粮食加工、仓储、物流等规模企业,延长粮食产业链。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