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西峰政务>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1/12/24 9:21:31

西峰区:构建生猪产业集群 凝聚发展新动能

  • |
  •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娜 刘新艳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1-03-15 08:42:32 浏览次数:

“去年出栏生猪4400头,创收200余万元,生猪育肥产业由投资建设期全面转入到收益见效期。”西峰区新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新玉说。

6年前,西峰区帅堡村返乡青年王新玉牵头创办庆阳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果园和闲置林地,养殖土蜂、肉鸡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2019年,合作社依托正大集团种猪育肥场产业化项目,吸纳帮扶户入股,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建设2个单元生猪育肥场,投栏仔猪1100头,并栽植金银花、核桃树,种植青贮玉米。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探索走出了“畜—肥—田”生态循环的新路子。

如今,像新望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的规模化养殖场,在西峰乡村多点开花。西峰区按照“发挥比较优势,聚焦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把生猪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扶龙头、建基地、延链条,实现乡镇、行政村生猪产业项目全覆盖,拉开架势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生猪产业集群。

2020年,西峰区依托正大集团,采取“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组团发展、农户入社多元增收”的方式,以企业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的模式为支撑,按照统一良种繁育、饲料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控、购买保险、回收屠宰的“六统一”要求组织生产,探索形成“136”生猪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在彭原鄢旗坳、温泉齐楼、什社东晟等原有12个合作社3.73万头生猪存栏规模的基础上,建成肖金左咀、温泉齐楼2处1.12万头生猪育肥基地和13处100个550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全区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到11.81万头和11.86万头。

与此同时,西峰区深化地企合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按照“养殖往外拓展、加工向后延链、促进果畜循环、建设生猪产业园”的发展思路,以正大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生猪育肥为核心,突出前伸后延,着力构建集繁育、育肥、屠宰、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以区属国有企业康峰富民公司为载体,吸纳全区97个村集体及5230户贫困户为“331+”合作社股东和成员,承接贫困户产业配股资金和村集体发展资金9000万元,实现贫困群众和村集体入股分红“两个全覆盖”。

“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生猪产业,把产业项目、涉农资金、资源要素等扶持重点从生产种养环节逐渐向加工销售、品牌建立、产业融合等环节转移,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生猪精深加工,配套布局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等项目,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走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路子。”2月23日,在全区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上,西峰区委书记张希岳为今后生猪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今年,西峰区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持续在延链条、扩规模上下功夫,在抓好彭原鄢旗坳、肖金左咀、温泉齐楼3个1.12万头育肥场的基础上,每个乡镇要持续孵化建设10个以上550头标准化养殖场,确保到年底全区生猪出栏达到27万头以上。

在以生猪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西峰区创新思路,注重循环农业发展,培育壮大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集中收运加工或就地就近还田等方式,用于有机果蔬生产。在全区种植饲料玉米8万亩以上,实现扩大粪污资源利用和保障生猪饲料加工原料供给的“双赢”。通过保底分红+土地收益+务工取酬+效益分红,引导有闲散资金、有闲置资产、有投资意愿的农户入社合作,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生猪产业发展中来,带动农户走小群体、大规模、抱团发展的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