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西峰政务>详细内容

党旗引领脱贫路 ——西峰区以农村党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纪实

  • |
  • |
来源:庆阳网 作者: 盘小美 齐云博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0-05-18 08:39:59 浏览次数:

彭原镇周寨村党支部书记黄廷军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经营果园,打造苹果专业村;温泉镇湫沟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湖羊产业;董志镇廖坳村第一书记杨军和村“两委”动员群众发展林下养鸡、万寿菊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在西峰乡村,一个个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名名党员干部铆足干劲,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西峰区聚焦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把党建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引擎”,建强支部堡垒,选优配强队伍,凝聚扶贫强大合力,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助推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 筑牢战斗堡垒

近日,走进什社乡永丰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功能室一应俱全,便民服务大厅里,分类设置民生、社保、法律服务等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等待群众前来办事……

“新村部建起来后,方便了群众办事,这里还有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村民在农闲时间可以来休闲娱乐,丰富文化生活。”村党支部书记魏立阳说。

永丰村地处较为偏僻,过去设施功能不全,村级办公条件差,开展文化活动受限。什社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目标,在永丰村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工程,先后建成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优化了办公环境,提升了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同时,选聘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专职书记,提升了班子战斗力。在新班子的带动下,该村加快果园提质改造步伐,动员群众发展小米、生猪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也是群众的“主心骨”。西峰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打造脱贫攻坚战斗堡垒,采取分类定级、对标争创、考核评估的方法,分类晋级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在农村组织开展“双争双评”活动,争创自身建设强、群众工作强的“双强型”星级党组织,争当政治素质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党员和农民党员之星,年终分别进行评定、挂牌和表彰奖励,促使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提质增效。

在夯实党组织阵地的同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农村党建双培双优、两个半百、选优育强“三大工程”,配树好人型、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24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66名,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23名,引导370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筑牢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育好队伍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近段时间,彭原镇赵沟畎村第一书记周柄全不断奔忙在乡村田野间,入户了解果农受灾情况,与保险公司协调农业保险事宜,动员居住在窑洞的村民加快建房,衔接相关单位维修机井、改造电网……

周柄全是西峰区体育事业管理服务中心的干部,3年前被选派到赵沟畎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驻村以来,他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申请项目,筹集资金,持续改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帮扶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想方设法寻找产业发展路子,动员群众发展南瓜、青贮玉米、苹果种植,服装加工等特色产业。如今,村庄旧貌换新颜,6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队伍是关键。西峰区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使用干部、锻炼干部,整合各方力量,落实四大班子领导,机关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抓帮扶的长效机制。选派15名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全区机关事业单位4327名帮扶干部与523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宣传惠农政策,帮助找寻脱贫路径,支持发展致富产业;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走访帮扶、调研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精准帮扶。

与此同时,推进精准扶贫人才支撑“十大行动”,推行“人才+基地”“人才+产业”培养模式,建办人才实训基地,创办“农民田间学校”,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培育了一批“乡土”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

“支部”领航 奏响产业致富曲

初夏的显胜乡蒲河村,景色宜人,蜂蝶飞舞,一个个蜂箱掩映在绿树下,一座座瓜菜大棚散落在蒲河两岸。棚内,满地绿油油的瓜蔓上结满了甜瓜,瓜农们忙着打杈、采摘、包装……

“我们以前在外做门窗生意,今年生意不太好,就回到村上发展瓜菜产业。”村民屈娅萍介绍,她家今年承包了60座大棚,种植甜瓜、西瓜和蔬菜,预计5月底甜瓜就能全面上市。

蒲河村原本是重点贫困村,基础落后,产业单一,多年来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为了摘掉穷帽,该村把甜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探索“农业+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庆阳顺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搭建钢架大棚,打造瓜菜示范基地,吸纳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资金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设计包装,并利用蜜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养蜂产业,鼓励蜂农入股合作社,抱团发展甜蜜事业。

“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元。目前合作社有100座钢架大棚,150个蜂箱。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今年全村种植甜瓜400多棚,预计总产值达到近200万元,甜瓜产业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蒲河村文书毛发龙说。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底子薄、收益低等问题,西峰区积极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合作社,大力推行“331+”“村社合一”产业化扶贫模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等经营模式,整合资源,发展产业,并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在党支部引领和政策的扶持下,各村按照“宜林则林,宜牲则畜,宜菜则菜,宜游则游”的思路,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因村施策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走出了一条党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融合发展新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