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十四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精神系列报道(五)
什社乡:推进六大行动 聚力全面小康
2020年,什社乡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个目标,落实“三抓一进”,突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环境整治、民生保障、基层党建六项重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什社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巩固脱贫成果
纵深推进“3+3”冲刺清零,落实“一户一策”方案,对安全饮水、健康扶贫、稳固住房等方面集中排查;6月底完成投资112万元的老旧管线升级改造项目;年内完成庆丰村标准化卫生室、李岭村卫生室建设改造;通过入户分红、发展扶贫产业、建办扶贫车间,拓展贫困户就业和收入渠道;为310户一二类已脱贫户配股131.5万元,入股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473户一二类已脱贫户户均配股6903.9元,入股庆阳康峰富民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送工到企业“春风行动”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
抓实项目建设
3月底前完成新建项目立项审批、用地保障等前期工作;年内配合完成庆阳监狱项目一期投资建设;6月底完成庆丰村三姓沟头治理项目;7月底完成永丰、新兴、新庄3村6000亩基本农田提质改造;9月底完成什社、文安两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机关餐厅维修及职工澡堂建设项目;12月底前完成什丰、任岭、文安3个村8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李岭村沟头治理项目及海山寺沟头防治二期项目;瞄准生态旅游、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招引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项目;统筹解决好项目规划、用地、资金等建设要件,确保项目引得来、能落地。
加快产业升级
按照“扩规模、提质量、树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做强做优“有机苹果、陇东贡米、武川甜瓜、乡村旅游、规模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示范点,全产业推广“331+”产业发展模式,对已建成的4个生猪养殖合作社规范管理;年内创建各类示范社10个,培育重香四季果蔬基地等6个产业创新突破示范点。果产业按照“苹果为主、多果并举”的思路,年内改造老果园4000亩,新栽果树1500亩,新栽杂果500亩,推进温什万亩果带庆贺片区果品提质增效,对贺塬榛子基地和无刺花椒基地进行新栽补植,提质改造塔头村150亩连片种植新品种核桃基地、文安樱缘大棚樱桃基地,组织果农参加果品推介会,扩大农产品销售。米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新庄村流转土地200亩种植黄毛谷,做亮“陇东贡”品牌。瓜菜产业采取前季瓜、后季菜的多元化种植模式,3月中旬完成武川瓜菜基地52座水泥骨架大棚改造和瓜菜育苗,全乡种植瓜菜1000亩;5月中旬前完成永丰、贺塬、李岭、新兴等村万寿菊规模种植;6月底建成李岭村重香四季果蔬基地。养殖产业加大对贺塬、三姓、新兴、永丰“331+”生猪养殖管理服务;6月底完成新兴6600头生猪育肥场建设,年内生猪存栏达1万头以上。现代农业方面,建成庆阳三姓林果专业合作社果品电商销售平台;举办大型休闲农业采摘活动;建设4000亩“两增一减”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整治人居环境
围绕“三大革命”,4月底前完成塔头、李岭、庆丰3个村改厕遗留问题;6月底完成任岭等4个村800户改厕;每个村至少建成1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建设什社乡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9月底文安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落实“五长制”,加大河道巡查和“清四乱”力度;创建贺塬村等7个清洁村庄,打造西合路等4条特色示范路,绿化道路18公里、补植花草3万平方米;开展国土绿化造林点、扬尘治理、秸秆禁燃等专项行动;年内配合实施齐家川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和聂家沟淤地坝维修加固项目,6月底前完成什社乡庆丰村三姓淤地坝加固项目,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新什社。
保障改善民生
6月底前完成小型水利建设项目,7月底前完成文安村红白理事大厅建设项目,年内实施什社乡街区雨污分离管理提质改造项目;12月底前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37.28公顷,土地平整23.5公顷;建成什社乡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强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坚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选3个试点村,每个村规划2个左右集中居住点,在每个村至少规划建设1处公墓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五项安全一项维稳”;完成2100辆农村低速车、摩托车集中报废任务;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建文明乡村。
强化党建引领
依托“甘肃党建”APP,落实“四抓两整治”措施,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培养素质担当强、能力作风强的“双强型”党支部和村组干部。修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按照区上发扬“一种作风”、落实“四项机制”的要求,落实工作晾晒和工作动态报送“两项制度”,对各项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开展检查评比,进行揭短亮丑,以严厉的督查问责倒逼各项工作任务快速高效落实。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