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铸魂兴乡村
——西峰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隆冬时节,虽然天气寒冷,但西峰区各个乡村处处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之景:肖金蔬菜基地的大棚里,种植户忙着接待采摘草莓的游客;温泉镇刘店村的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着剪枝、清园;后官寨镇沟畎村的积分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广场上传来群众的欢歌笑语……
近年来,西峰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在董志塬上描绘出一幅业兴、村美、民富的新图景。
壮大产业集群孕育致富希望
2019年,后官寨镇东坪村抢抓农村“三变”改革机遇,以庆阳鑫福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吸纳205户贫困户入股225万多元,依托正大集团种猪繁育场产业化项目,投资建设正大“三定”标准化生猪育肥场,实现社农联合发展订单养殖业。
合作社负责人吕治涛表示,合作社年可出栏生猪4400头,纯利润预计在4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猪产业,既降低风险,又能增加收入。
西峰区紧扣“产业上水平”这篇大文章,不断调优农业结构,推进“331+”产业扶贫模式,坚持建基地、育龙头、带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牵头引领、合作社组团发展、农户入社多元增收”的方式,大力培育以“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为布局的主导产业集群。
西峰区还因村施策发展中药材、小杂粮、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打造了后官寨镇路堡村菊花台、什社乡庆丰村毓馨苑设施大棚、肖金镇脱坳村西瓜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推动产业全面振兴。
“三大革命”扮靓美丽家园
道路宽敞整洁,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美丽庭院、小花坛随处可见,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合理分布……这是近日记者在彭原镇周寨村看到的情景。村委会副主任李富军介绍,全域无垃圾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周寨村筹集资金增设清洁设施,实施“三包六禁”、网格化管理等措施,组织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有效解决了乱堆乱放的问题。
西峰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革命和风貌革命,对公路两侧、废旧庄院等长期积存的垃圾堆进行全面清理,推行“户分类、组收集、乡运转、区处理”的垃圾管理模式,建设污水应急处理站,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采取“试点先行、整村推进、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思路,启动实施市、区级厕改试点村13个。
围绕市区农村风貌革命10条示范线和50个清洁村庄,综合运用整理、清理、绿化等措施,不断提升乡村风貌。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清理“三堆”7200多处,公路两边种植花草242公里,新建建筑垃圾填埋点322个、生活垃圾暂存点295个、有毒有害垃圾收集箱100个,完成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厕所2714户。
厚植文明为乡村培根铸魂
为不断加强农村道德建设,西峰区近年来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守人信”工程,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推出了帅淑惠、田焕琴等一批“崇德向善”“遵德守礼”先进典型模范,以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西峰区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在各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抵制高价彩礼、赌博等陈规陋习,利用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村舞台等文化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培育了一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示范村。
肖金镇左咀村对全村婚嫁彩礼、礼金、酒宴和规模制定了限高标准,有效遏制婚宴酒席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行为;董志镇野林村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约法十条”,村民自觉地开展房前屋后大扫除,争做“洁美之星”示范户;什社乡李岭村打造领袖主题广场和4条主题“文化街”,形成了崇美德、尚和谐的文明村风……如今,在西峰乡村,文明守规、尊老孝亲、爱护环境等文明风尚已经融入群众生活中。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