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居环境 扮靓乡村颜值
初春时节,漫步西峰乡村,宽敞的水泥路通村入户,道路整洁、院落别致,杂草枯树、陈年垃圾也不见了踪影……今年以来,西峰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区、乡、村联动,网格化管理,重点围绕“垃圾污水、农村改厕、农村风貌”三大革命,打响攻坚战、整体战、持久战,使全区农村面貌“大变样”,农村品质“大提升”。
高位推动 掀起专项治理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是中央、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要提高思想认识,把这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近日,西峰区专题召开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推进会,要求各级各部门以规范垃圾填埋场、填埋点管理运行和清理乡村沿线陈年垃圾、农户门前“三堆”为重点,扎实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实现视野之内干净、整洁、有序。

近年来,西峰区按照“主体上全民参与、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天候、考核上全过程”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区级领导包乡镇包街办、乡镇长(街办主任)包村包社区、村社干部包组包街道、保洁人员包片包路段的“四级”责任制。制定下发《“城市出形象、管理上水平”活动实施方案》《西峰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细化量化治理内容、治理标准、治理时限。积极整合工作力量,扩展整治覆盖范围,逐乡镇组建工作机构,强化保洁队伍建设,实现合力联动,确保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迅速启动、纵深推进、全面整治。
综合施策 建设美丽家园
走进什社乡庆丰村,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造型美观的小花园,焕然一新的“全域无垃圾 什社更美丽”柴草收集房映入眼帘,保洁员挥动着铁锨、锄头,整修树畦,清理路边杂草,三轮电动车来回穿梭,拉运生活垃圾……68岁的村民齐仲兴高兴地说,柴草放进收集房,垃圾丢进垃圾箱,还有专门的保洁员打扫卫生,现在,村上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就连心情都变的不一样了。


庆丰村治理“脏乱差”顽疾,只是西峰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峰区坚持“先干净、后整洁、再美化”的原则,建立完善垃圾清扫、保洁、分类、处置、转运制度,推广学习什社“八大模式”长效机制和先进经验,建立包村领导当“片长”、联村干部当“路长”、村上干部当“段长”、组干部当“户长”、农民党员当“田长”的“五长”制,层层夯实责任,促使常态化保洁村民小组全覆盖,推进市场化运作机制,增派保洁人员、整治力量。依托“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在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并采取部门联动的方式,治理巷道,清理店外经营,清除小广告,规范流动摊点,逐步实现城区干净、整齐、畅通、文明、和谐。
各乡镇也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号工程”,创新机制,综合施策,治理“脏乱差”顽疾。董志镇建立户分类、组收集、村清运、镇转运的运行机制,探索制定卫生保洁、分类收集、垃圾清运等管理制度,召开群众会议,形成“村村都有村规民约、组组都有实施办法”的整治氛围;温泉镇成立巡查组,上下联动,对11个村崖边沟口、垃圾收集仓、垃圾填埋场等公路主干道等区域进行全天候巡查,及时反馈环保工作群,督促各村及时整改到位;彭原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对垃圾、杂草、三堆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了群防群治、全民参与的环境治理格局。
跟踪问效 立足当前管长远
西峰区董志镇八年村党支部书记郭克忠,时常在各村组的主干道、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转悠”,时不时拿起手机点点划划。


八年村环境卫生整治群里每天都会出现“这个组在除草、那个村在修整树畦、还有的组在清理三堆”的信息,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正忙着清理杂草的郭克忠说:“我在微信群里发送了打扫环境卫生的消息后,村里的60多名群众自发拿着铁锨、锄头,开着三轮电动车,第一时间集合在这里,整修树畦,清理路边杂草,拉运生活垃圾,共同清理环境卫生。”
与此同时,采取随手拍、摄像等方式,进行拍照、录像取证,每周巡回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明察暗访,在董志环境卫生整治群、董志一家人微信群、LED显示屏上播放曝光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并以不打招呼、不定路线、随时曝光、现场交办的形式,成立联合督查组,每月对各村全域无垃圾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倒逼工作落实,实行量化考核,促使全域无垃圾迈向“常态”。
今年以来,西峰区按照“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全域治理、常态治理”要求,成立督查成员库,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季评比,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脏乱差”等问题,督促各乡镇比学赶超,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长效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