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我们播下希望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随着天气转暖,农民们早早起身,深入到田间地头,忙起农事,田间地头处处是一幅人勤春来早的忙碌景象。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千百年来,农民都在循环往复地唱着这首“四季歌”。在肖金镇万亩设施蔬菜基地,一场春雪还未停歇,村民就已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起来,开挖畦沟、移栽苗木、栽种果蔬,春耕备播渐起热潮;在什社乡文安村村岘子川老石桥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甜瓜基地,一年一度的“闹春田”热闹非凡,村民们忙着搬运瓜苗,赶在天好的时机移栽瓜苗,待到收获的季节卖个好价钱;在蒲河纸坊川区,村民们犁地松土,趁着墒情,种下早春甜瓜,期待又一场丰收。

村民在肖金镇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栽种苗木

桃花盛开
在肖金镇万亩设施蔬菜基地,29岁的高正新站在油桃大棚里,望着姹紫嫣红的桃花,心里乐开了花。在高正新眼前,去年新培育的几个油桃品种初见成效。嫩绿的叶子掩映下,鲜艳的桃花格外显眼。为了提高油桃收益,高正新不断摸索和学习,掌握种植技术,慢慢摸索出种植油桃的门道。去年,在今日阳光公司的指导和扶持下,高正新对大棚进行了提质改造,并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拓展了网上网下销售渠道,提升了经济效益。

村民在庆阳万果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棚铲除杂草

吐新绿的西瓜苗
庆阳万果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肖金镇脱坳村经营大棚西瓜已三年有余,其种植的冰雪麒麟西瓜因品质优良、味道甜脆、销售时间长而名声大振,近几年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现在栽种西瓜气候刚刚好,赶‘五一’能上市,发价是两块五,零售能卖到四块到五块钱一斤,去年80几个棚净收入二十多万块。”庆阳万果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禄宣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以庆阳万果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心的大棚西瓜、甜瓜种植基地在西峰区肖金镇脱坳村、王庄村、大户王村、漳水村共流转土地300余亩,建成钢架大棚300余座,已栽植冰雪麒麟西瓜、羊角脆甜瓜、玉姑香瓜50余棚,今年5月初上市销售,预计年收入可达300万余元,这将为当地群众决胜小康带来新的致富机遇和途径。
走进什社乡文安村村岘子川老石桥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甜瓜基地,一座座白色的塑料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村民豆传程家的大棚里,几位村民或搬运瓜苗,或浇水,或定植瓜苗,一派忙碌的景象。一株株新栽种的瓜苗,尽显勃勃生机。

村民在合作社种植甜瓜

吐新绿的甜瓜苗
“我们在腊月初就育苗了,这两天趁天气好,抓紧时间定植,争取甜瓜早上市,卖个好价钱。”豆传程告诉记者,2016年他联合村里的几位农民成立合作社,2017年春季从山东引进新品种,采用双膜覆盖等新技术试种大棚甜瓜,试种成功后带动村民规模种植。去年合作社共种植11棚甜瓜,亩产4000多斤,毛收入20万元左右。今年,老石桥合作社在政府的扶持下,又新建了4座大型钢架大棚,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近10亩,甜瓜的品种也增加到4个。
“过去两年,我们都是采取现场采摘、市场批零两种方式进行销售,价格很可观,每斤至少卖5元,最高每斤卖到30元。今年预计到4月中旬,甜瓜就成熟上市了。顺利的话,产量会比去年有所增加,收入也将更好。”看着一行行绿意盎然的瓜苗,豆传程对今年的收入充满信心。
近年来,随着科技日渐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推广到农田中,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时变得更加灵活;恒温恒湿的科技大棚,全年常绿、四时如春,让“时令性果蔬”不再稀缺;自城市返乡的“绿领”、成长于乡间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生产带来全新的理念和要素,产业化经营渐成气候。
据了解,今年,西峰区将围绕发展设施种植和提高供应能力推动瓜菜产业上水平,大力促进川区生态旅游和设施农业组团发展,扩大川区特色优势瓜菜基地规模,分别在纸坊川、武川、蒲河川新建钢架大棚300座,建成武川和蒲河川2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在武川村和纸坊村各建成优质瓜菜休闲采摘体验园1个,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