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西峰政务>详细内容

西峰:“扶贫车间”奏响脱贫致富“进行曲”

  • |
  •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保秀 责任编辑:郭宏杰 何紫涵 发布时间:2019-02-08 15:02:00 浏览次数:

如今,彭原镇赵沟畎村的“扶贫车间”可谓热闹非凡,一大早,村里的妇女们就来到这里,在各自的工作台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们技能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伴随着欢声笑语,让整个“扶贫车间”里暖意融融。

“以前从来没想过,还能在家门口赚钱,多亏村里建了“扶贫车间”,让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又能照顾家里人,真是太好了。”正在“扶贫车间”忙碌的贫困户赵翠琴高兴地说。今年49岁的赵翠琴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常年患病,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村里的“扶贫车间”建成后,包村干部介绍她去“扶贫车间”打工,经过专业的免费技能培训,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生产工人。在这个约2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像赵翠琴这样的妇女还有很多。“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当工人,凭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的同时还可以照看家人,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赵沟畎村“扶贫车间”就是西峰区创新模式、以“扶贫车间”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针对贫困人口具备劳动能力的特点,西峰区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引导鼓励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创办“扶贫车间”,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变“输血”为“造血”,努力拓宽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渠道,确保实现“脱贫不返贫”,助推全区脱贫攻坚。

9f618b794b2c4fdaaae4f17c6d224e17.png

彭原镇赵沟畎村“扶贫车间”

79bf834178c64e2ba3cfe7fdc076283d.jpg

妇女们正在务工

9527822062bc47fe9b75342931bcf465.jpg

妇女们正在务工

      “扶贫车间”让更多的农村巧妇找到了自力更生的门路。剪纸、刺绣、编织、香包制作等具备庆阳特色的工艺产品在“扶贫车间”流水线上加工生产。 在“扶贫车间”建设上,西峰区严格落实“三个优先”要求,即“扶贫车间”优先在贫困村、人口聚集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布局建设,真正打造就业脱贫的平台。立足贫困群众劳动技能水平不高的实际,将培训课堂延伸到贫困村,鼓励发展剪纸、刺绣,编织、香包制作等工艺产品,并发展制造业,生产中药饮片等“小、快、灵”的产业门类,做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短期见效、稳定脱贫、长期增收,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同时,西峰区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推广了“厂房式”和“居家式”两类模式,有效解决了制约脱贫的突出问题。立足部分群众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方式,将生产车间建在人口较为集中的村,送工作送岗位到群众家门口,让贫困群众就近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采取“企业+订单+贫困户”方式,在完成技能培训后,把生产原料发放到贫困户手中,送订单到户,实行按件计薪,在家中进行“居家式”生产加工,忙时务农、闲时务工,上班时间灵活安排。

 据了解,截止到2018年底,全区已建成 “扶贫车间”3个,涵盖种植加工、香包刺绣等多种生产业态,带动1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就业,其中贫困群众50多人,年人均可实现收入2.2万元,有效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