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西峰政务>详细内容

西峰:聚焦人才 为全面建成小康凝聚“第一资源”

  • |
  •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娜 责任编辑:齐缨琼 发布时间:2018-12-29 09:10:00 浏览次数:

创新培训载体,改进培训方式,加大各类人才的培育力度,提升人才素质;深度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使他们成为传承技艺的巧匠、带领致富的能人……

近年来,西峰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把“人才强区”战略作为撬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杠杆”,着力在人才“育、引、用、留”上下功夫,人才总量稳步提升、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渐趋合理,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1330人,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和贡献率不断提升,为推进西峰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服务发展育人才

西峰区在人才培育中围绕“南菜、北畜、东果、西游”产业战略定位和重大项目、重点行业领域,探索出长训与短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辅导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学习培训与推广服务结合的“四结合”人才培育模式。结合实施精准扶贫,启动实施了“扶智工程”,成立瓜菜、养殖协会等32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等农业人才培养项目,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村组干部、产业大户进行分类培训、重点培养。在什社乡李岭村、董志镇庄子洼村设立新农村人才开发示范基地2处,带动培养新型农民3000多人。同时,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下派、外挂、驻村驻企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统筹培养锻炼各类人才。在农业、卫生等行业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活动,在实践中磨炼一批经验丰富、技能熟练、技艺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实施对口行业“结亲联姻”工程,建立教育系统与知名院校、卫生系统与知名医院、畜牧及苹果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知名机构开展对口交流研修,鼓励各类人才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积累经验。

截至目前,西峰区组织各类教育培训主体班次30余期,培训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1.2万人次。

紧贴需求引人才

在强化自身“造血”能力的同时,西峰区还多形式、全方位、宽视野引进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通过支援帮扶、搭桥引进、项目引进、院地协作等多种形式,坚持以需引人、以能引人、以绩引人的原则,相继为甘肃东方百佳商贸有限公司、庆阳凌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瑞信村镇银行、西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高管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大学生村官实训基地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高以上职称师资9名,教育、卫生行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5名,引进山东寿光方海咏等5人设施蔬菜生产专家组和优质果树栽植管护专家13人,充分发挥了引进人才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

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引进人才的有效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引才引智”,促使项目实施与人才引进齐头并进,形成“引进一个龙头或知名企业,带动培养一支专业人才团队”的良好局面,通过招商引人才,借助人才兴产业,做大产业促发展。针对破解发展“短板”和“瓶颈”制约,结合工业园区、名俗文化产业园、万亩果带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城市建设等重大项目,以技术指导为主要形式,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参与建设,为推进我区工业化进程、农业产业现代化、市政景观改造、城市形象提升和主导产业链延伸发挥出重要作用。依托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引进河北农大苹果栽培专家4人、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搭桥引进技术顾问3人,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人才支撑。

激发活力用人才

西峰区坚持以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为抓手,创新人才评价方式,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完善了《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暂行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了考评结合的职称评审办法。同时,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城乡对口支援帮扶,极大的提升了人才使用效益。同时,充分挖掘“草根”人才,制定了《西峰区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对于隐藏于广大群众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由幕后转向公众台前,坚持发现一个、储备一个、带动一批,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同时激发更多人才的创造活力,使一批独到实用的“土办法”得到推广和使用,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生产中的技巧困扰问题。

优化环境留人才

近年来,西峰区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政策配套,全力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修订完善《西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制定了《西峰区科技三项费使用和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了科研示范补贴制度,健全完善了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实行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每半年开展1次走访慰问、召开1次联席会议,落实了引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体检、休假等待遇。以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事业单位招考安置40名,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民营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搭建交流平台,达成就业意向1890人。同时,开展了“基层最美教师”、“地方名中医”等评选活动,依托评先选优,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表彰奖励,使各类人才获得认同感和荣誉感,在教育系统实行了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与评先选优、绩效考核相互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使最优秀的人才集聚到最关键的岗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