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群众乐享生态发展成果
近年来,西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城市、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融合发展,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更加美丽。

路旁盛开的格桑花

董志镇董庄路旁行道树枝繁叶茂

李岭村连片栽植的大樱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今年,西峰区紧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这一目标,巧破水生态文明建设难题,从2017年7月开始启动“河长制”,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共落实河长130多名,各种机制体制迅速从建立到健全,为每一片需要保护的水域确定责任主体,实现流域全覆盖、管理无遗漏,做到包河到人、权责明确,切实将影响河流生态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河流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
“环境质量比之前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空气质量好了,绿化程度也高了,而且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之下,我们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也增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居住、生活、工作,我们的心情也是非常的愉悦。”市民张鉴如是说。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加快绿化建设步伐,逐渐实现了百姓开窗见绿、出门享绿,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绿色和谐的宜居环境。打造绿色循环高效农业,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渊源共生、产业与百姓和谐共融、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发展、共促进。栽植无公害优质苹果17800亩,营造生态林1200亩、“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19000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7.3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人工造林4000亩、封山育林4000亩;西长凤高速公路西峰段沿线绿化34.8公里,有效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竞争力,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产业增长良性互动的融合发展之路。
温泉镇刘店村村民徐彩红告诉记者,现在农村生活环境也有了大大的改善,村庄道路和周围环境都很干净,生活也很舒畅,她们还参与了农林经济建设,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建,而且让农民也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改造既有公共生态环境设施,让其发挥最大生态旅游效益。经数年改造,东湖公园现占地面积450亩,是原来的3倍,总规划面积2955亩,概算总投资4.7亿元的城南绿地建设项目快速推进;风景如画的彩虹桥、北湖、和谐广场、周祖广场,一个个开放式生态城市公园,极大地为广大市民休闲旅游提供了方便。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出行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个别选择,已成为大众的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走进西峰城乡,扑面而来的文明新元素反映着这座城市的蜕变。房前屋后的杂草堆不见了踪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规范、寓意深远的文化墙随处可见……如今,城市看得见青山绿水,乡村感受得到现代气息。在西峰,一幅绚丽生动的生态宜居画卷正铺展开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