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西峰政务>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1/5/12 10:26:22

西峰区多向施策助推苹果产业发展

  • |
  •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万婷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8-05-22 08:03:47 浏览次数:

近年来,西峰区立足当地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组团发展苹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坚持“苹果为主、多果并举”的发展理念,创新“合作社+贫困户”抱团经营和贫困户自主经营两种模式,大力实施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分选储藏及宣传推介五大工程,实现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生产,新栽苹果树及其他果树1.5万亩,完成老幼果园提质改造2.5万亩。通过产业到户项目投放果苗、地膜、农药等生产要素,对庆阳居立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和110个果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先后把990多户贫困群众聚在苹果产业链上。通过几年的连续抓促,什社乡、温泉镇和董志镇的28个村基本实现了“农民一半经营苹果,收入一半来自苹果,土地一半栽植果树”的“三个过半”目标,带动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1406272135f8158c100fdb2a2b_副本.jpg

果农打理果树

35581_201507121843202LUTA_副本.jpg

庆阳居立现代苹果示范园果农打理果树

合作化管理整合产业链条。积极动员成立的林果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合作建园等形式,在董志镇寺里田、胡同赵村实行连片集中经营,让能人带着干、互帮互助干,解决个体经营规模有限、管理效率低下、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从修剪、病虫害防治、苹果销售等各个环节统一指导,加快应用矮化密植栽培等新技术,在果园设置灭蚊灯、防雹网、虫情测报机等设备,使果园管理日益科学化、标准化,实现了由分散粗放的小农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苹果产业链条日趋完备。

家住董志镇左畔村的王明,2017年将家里的土地流转后,他就一直在苹果示范园务工,年底有固定收入。“我们这些人原来都是靠天吃饭,如今把土地流转了,村里很多人都在果园打工,每天收入好,心情也好。”王明说。

“我们果园用工主要是吸收周边的劳动力,尤其选择录用贫困户,全力保障流转土地的贫困户长年在果园干活,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庆阳居立现代苹果示范园负责人说。近年来,庆阳居立现代苹果示范园进行集约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在拓宽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的同时,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普通农民成为“上班族”。

科技化种植助推提质增效。以科技服务为先导,按照协会组织服务果树基地、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户、专家教授服务果业技术员的服务渠道,形成区与专业院校联手、乡与专业协会组织联手、村与农民技术员联手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通过采取现场指导与田间示范相结合、播放录像与发放资料相结合、专家授课培训与典型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规模、多渠道、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的科学技术服务,促进苹果产业向绿色、有机果品生产方向发展。

什社乡三姓林果专业合作社苹果品类繁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竞相订购。据三姓林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生夏介绍,该合作社嫁接了许多新品种,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品种和果色,为全区果农提供了宝贵经验。近年来,西峰区积极创建省部级苹果标准园、有机苹果基地和国家苹果出口安全示范区基地,在规模流转土地新建果园和矮密省力化栽培技术应用方面位居全省前列。

网络化营销提升品牌影响。从销售渠道开发入手,主推电商平台建设,以15个贫困村为主攻点,积极推广“一村一店”模式,依托产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群众参与”的方式,探索创建电子商务示范村,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建成庆阳苹果西峰形象店2处,扶持“村淘网”示范店50个,庆阳恒丰源苹果合作社、西峰区三姓林果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全部产品自主品牌与包装,与海口、厦门、广州等大城市超市实现了稳定产销对接。

果树专业村温泉乡何家坳村为了扩大销售,做大做强果产业,专门成立了庆阳市西峰华泰果业有限公司,集农资、科技交流、培训、新品种推广、信息传递于一体,同时组建了庆阳市西峰华泰果品运销公司,在广州、福州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代办全区果品销售业务,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服务体系。

同时,西峰区加快新品种的引进,优化升级现有产品,培育扶持有影响力的果业品牌,先后培育出陇宝、陇清等多个品牌,“陇清牌”果品商标获全省著名商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