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西峰政务>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1/5/12 10:26:22

西峰区农村“三变”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 |
  •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齐缨琼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8-05-18 17:44:00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西峰区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载体平台和有力抓手,探索形成了“三变+集体经济”、“三变+产业扶贫”、“三变+乡村旅游”、“三变+龙头企业”和“331+”等多种“三变”模式,激发了产业发展新活力。

6364757319918185574690882.JPG

显胜村3000亩大樱桃基地

6364757321100667651804944.JPG

显胜村天虹优质驴养殖基地

微信图片_20180515162742.jpg

肖金镇左咀村康农芍药园

微信图片_20180515162801.jpg

美丽的芍药园景观

自“三变”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西峰区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选取群众积极性高、基层组织带动强、产业基础好的10个行政村优先试点,确定10名县级领导包抓10个试点村,帮扶干部包抓贫困户和行业部门驻村帮扶的办法,全力推进“三变”试点改革。

显胜乡显胜村采取村干部领办、产业大户创办、招商引资建办、农民入股合办的方式,动员农户以土地、劳力、饲草等资产资源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建成樱桃、苹果等产业基地22处,养殖场2处,使70%的农户分享到产业红利,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今年70岁的李卫国是精准扶贫户,原本生活艰难的他,通过农村“三变”改革让生活有了新模样。“家里的三亩田已经荒了两三年,自从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都可以得到固定的分红。不仅生活水平提高了,心里也畅快多了。”李卫国说,他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此外,显胜村对原村部进行统一规划,建成三层6000平方米的商住楼一套,通过对外出租和出售的方法,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渐提高资源到资产的转变效率和质量。

西街办东门村采取“三变改革+集体经济”模式,动员群众以房产劳力、技术入股为主要形式,实现房屋租金、集体股金、务工薪金和物业服务收入多元增收。2017年,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100万元,全村612口人人均分红3.1万元。  

肖金镇是西峰区“南菜”产业的主战场,也是“西游”产业的承载区,近年来肖金镇以“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为抓手,着力做好“农旅结合,以旅兴农”文章,按照“一原一川”、“一季一品”总体布局和城乡出形象、产业上水平的总体发展思路,依托肖金万亩设施蔬菜没基地、漳水梅花园、脱坳西北桃隐庄园田园综合体、左咀康农芍药园、纸坊川区甜瓜基地、义渠村等农业产业园区和种植基地,大力发展休闲采摘、田园综合体验、赏花品果等“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产业。

随着“三变”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西峰区积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立足“东果、南菜、北畜、西游”的产业布局,深入宣传发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全区累计栽植苹果27万亩,打造苹果专业村28个,种植瓜菜17.11万亩,发展养殖专业村13个、规模养场(小区)45个。依托蒲河川区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资源,打造各类乡村旅游专业村(景区)20个。

此外,西峰区还大力培育承接主体,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创新现代经营方式作为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的突破口。按照“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引进、培育、改扩建中盛牧业、正大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46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展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帮助农户对接市场,实现共赢。另一方面,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着力整顿“休眠社”“空壳社”,促进横向联合和纵向合作,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112家,家庭农场55家,流转土地达1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1%,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长足发展,为“三变”改革提供了重要承接载体和发展基础,实现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融合共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