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 党建引领打造精准扶贫的“红色引擎”
实施能人强村战略、发挥党员干部帮带作用、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近年来,西峰区坚持把抓基层党建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先手棋,创新推行致富能人引领、党员干部帮带、产业支部牵引、社会组织助力“四种模式”,呈现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走进董志镇庄子洼村,大大小小的标准化苹果园随处可见。“我们村的主导产业就是苹果,2012年,村两委班子牵头成立了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果园1500多亩,目前已有160多户农民加入了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金万锋说,合作社成立后,很多村民依靠苹果产业实现了增收。
西峰区针对一些村级党组织带富能力弱、工作不胜任等问题,实施“能人强村、好人治村”战略,通过组织点、群众选、机关派等方式,调整村党组织书记33名,将589名致富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坚持“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村干部专题培训,组织党组织书记赴成都等地考察学习,增强村级班子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采取建办合作组织、开发创业项目等方式,推行党员干部“1+1”、致富能人“1+2”帮带贫困户机制,全区4000多名党员和致富能手与8000名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贫困户送政策、教技术、找门路,实现了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人力共享、收益共享。
积极发挥产业支部牵引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在具备条件的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28个、党小组14个;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将贫困户与产业发展捆绑在一起,变贫困对象为产业工人,带动3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500元;依托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探索推行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等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300万元以上。
同时,西峰区全面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采取“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等形式,使每个村至少有个企业挂钩帮扶。中庆公司等区内5家大型知名企业累计投入45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4处,带动贫困户350户;开展“两代表一委员”1+1献爱心活动,重点为贫困学生、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给予学习和生活帮助;与上海虹桥爱心志愿者协会联姻,带动全区孵化“爱心小红帽”等各类社会公益性组织21个,主动帮联4个村、36户贫困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