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向“新”而行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2年,国家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和“东数西算”工程建设,西峰区成为八大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集群主阵地,推动革命老区站上数字经济新赛道,开启了以超大规模算力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征程。
这两天,走进位于温泉镇的中国电信东数西算国家枢纽庆阳算力中心,1000台英伟达H800、华为H910B等GPU服务器高速运转,正在进行中国电信与中电万维合作自研的伏羲智数、星河军事、山河大禹等12个大模型技术运算,这些模型一旦运算成功发布,将对生态环保、智慧文旅、智慧“三农”等十多个行业核心业务场景实现全面重构,更多更好的智能化应用将走入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人工智能+”发展进程将大大提速。
中国电信庆阳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说:“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新业态、新模式,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算力,为了发展好人工智能,就要首先大力提供高效安全的算力和基础服务。中国电信庆阳算力中心目前是(庆阳)唯一能够提供算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能够提供3500p的算力,能够满足大模型的开发训练和推理,同时也能为各个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提供算力服务。”
新质生产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竞争,算力则是人工智能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产业集群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形成。2021年12月,“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启动建设,甘肃枢纽在我区设立庆阳数据中心集群,重点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两年来,庆阳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数字经济聚能成势。
庆阳市工信局信息化建设科科长米世涛说:“我们将围绕‘东数西算’工程,做大智算规模,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落实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为高质量建设国家枢纽节点、高品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速算力规模的形成,庆阳市规划在西峰区温泉镇建设占地1.7万亩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2023年落地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198亿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一期、提尔科技数据中心项目建成投用,中国能建源网荷储零碳产业园、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一期封顶,10万架标准机架加速建设。
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庆阳项目负责人王亦轩说:“项目建成后,将结合当地电力、网络通信等基础资源,提供高水平、高等级的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混合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在内的相关应用,覆盖东数西算、东视西渲、东推西训等领域,同时带动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AI、互联网等企业聚集,助力庆阳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形成数能深度融合的典型范式。”
今年,我区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抓住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加快以数据中心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形成10万机架4万P的算力规模。以此为基础,深化产业融合演进,推动算力网与电力网“双网”协同,谋划布局数算电融合产业体系,探索构建数据算力领域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使庆阳的算力不仅能建起来,而且能跑起来、用起来。同时实施“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行动,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