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蜂五代”孙尚荣:智慧养蜂让传统产业“甜蜜加倍”
西峰区董志镇的“蜂五代”孙尚荣,十多年里从培育优良蜂种,到引进全自动蜂蜜加工线,再到成立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多种蜂蜜产品,凭借着科技加持,他一步一步从蜂农摇身变成“产蜜人”,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甜蜜加倍”的致富之路。
今年39岁的孙尚荣,从学校毕业后,就跟着父亲过起了追花夺蜜的生活,随地搭建的帐篷就是他们临时的“家”,颠簸劳顿、居无定所,一年到头蜂蜜的产量和效益却还是微乎其微:“这十几年跟着父亲一直养蜜蜂,从南到北,最早养蜜蜂是定地饲养,“土窑窝”的饲养方法,一年大概产20斤蜂蜜。”
作为“蜂五代”,是安于现状,还是另谋出路,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孙尚荣对于养蜂这个传统产业有了新的认知,开始想要改变。凭借着父亲多年的养蜂经验和人脉关系,孙尚荣一有机会就外出学习、研究新的养蜂技术。从蜂王的选择到蜂箱的设计,“科技”一词开始在他脑海里不断地闪现。
西汇农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尚荣说:“蜂种是从中国养蜂学会还有外省的一些科研单位购进的一些蜂王品种,购回来以后通过当地蜜蜂繁育、杂交繁育,给蜂农分派下去。蜂箱这一块由平箱饲养到高箱饲养,养殖过程中,一些细小的工作也做了科技性的调整。”
孙尚荣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引进的意蜂蜂性弱、群势强,又非常机敏,在流蜜良好的情况下,意蜂能表现出特别优越的采集力。改制的“生产蜂箱”及“高层蜂箱”,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困扰养蜂人取蜜伤蜂、盗蜂频发和蜜蜂抱团越冬、保温困难等难题。从“分散逐花”到“抱团淘蜜”,从“土窑养蜂”到科学干净的“活框饲养”,201户养蜂人的加入,更是让孙尚荣蜂蜜产量逐年增加:“现在改为蜂箱饲养,可以产百十来斤蜂蜜,蜂蜜产量增加了,收入也增加了。”
蜂蜜产量提升了,如何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蜂蜜产品?思想活跃、喜欢探索钻研的孙尚荣把目光投到了设备的改进上,经过反复试验、思考推敲,现在公司迎来的“新客人”很合他的心意。
西汇农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尚荣介绍:“这一瓶蜂蜜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十多个环节,从蜂农产蜜、入库、出库、检验,检验合格后进入到生产车间投料、过滤、搅拌、第一次过滤、第二次过滤再到成品,最后到小包装的罐装,需要十几个步骤,在科技的加持下,我们要把每瓶蜂蜜的质量和品质做到最佳,做到最好。”
这条生产线的“亮相”,成为孙尚荣养蜂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一环,让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让周边群众分享到了“甜蜜”:“(养蜂)到我这一代是第五代,我们目前养蜜蜂是‘公司+联合会+农户’,目前有201户,30100多箱,每年产蜂蜜大概在1000吨,目前带动周边蜜蜂养殖人数大概在100余户。”
蜂蜜过滤车间里机器轰隆,香气弥漫;灌装车间里,晶莹剔透、金黄诱人的蜂蜜不断流出;包装车间里,“北石窟”品牌载着科技快车销往全国各地。油菜蜜、洋槐蜜、枣花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自主研发的37种蜂产品以及护肤品通过线上线下不断推向市场……和蜜蜂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孙尚荣,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一只勤劳的蜜蜂,对于今后的发展,他信心满满:“要学习蜜蜂的精神,勤劳、无私、奉献,梦想也有自己的自信,想把北石窟这个品牌在庆阳做大做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