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晶:坚守初心 做幸福教育人
“只要看到孩子们的身影,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我的心就会安定!”郭宏晶老师笑着说,教了20年书,早已习惯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成长、成熟、成才,而她也在平凡中享受着乐趣,收获中品尝着幸福。
初见郭宏晶老师,她微笑着让座、泡茶,自然亲切的举动给人如沐春风之感,让人自然而然的想靠近她。“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我这一生的理想。”她说,小时候播散在心灵深处的梦想种子,正在开花结果。
郭宏晶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她唯一崇拜的就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乡村教师,羡慕他们能写出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传授浩瀚如海的知识。长大后要当老师成了她唯一的理想。
上初中后,她始终不忘儿时理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步行几里路到乡初中上学。那时,没有手表,没有闹钟,看天起床。有几次,感觉天已经大亮,她一骨碌翻起来,上气不接下气跑向学校。谁知校门紧闭,她只能在门口等几个小时。晚自习回家时,独自穿过又黑又长的胡同,也不觉得害怕。“那时候,心里有一团不服输的火在燃烧,再苦再累都不会停下我实现理想的脚步。”讲起小时候的执着,郭宏晶开怀大笑。
初中毕业,郭宏晶如愿考入庆阳师范,为实现理想又迈进了一步。
在求学期间,她如饥似渴的学习专业知识,苦练基本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取得更高文凭。这一切的努力,只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2001年6月,郭宏晶被分配到董志镇陈户八年小学任教。凭着一腔热血,她在这里“安营扎寨”,当起“孩子王”。如她当初敬仰的老师们一样,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当学生前行路上的“摆渡人”……
2010年8月,西峰区选调农村教师进城,郭宏晶被选调到南街小学任教,从教之路也从乡村迈进了城市。
新环境,新起点,新征程。每学期开学,郭宏晶都要布置一篇日记《我的家庭》,从字里行间捕捉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她深知,爱学生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意志、信念等。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在教育教学中,郭宏晶敢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大胆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新方法。她懂得,一名成功的老师,看家本领在课堂上,真正的功夫在课下。为了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她总是花很多时间备课,找亮点、挖重点、解难点,让学生愉快地学会,轻松地收获。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爱上了语文,班级成绩名列前茅。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棵小树苗,需要土壤水分、阳光雨露滋养,更需要不断地‘修剪’。”作为班主任,郭宏晶践行着让孩子在快乐和幸福中学习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班里有个叫凯悦(化名)的男同学,不写作业不思进取,以调皮捣蛋出名,与同学摩擦不断,让代课老师很头疼。“你现在所享有的一切,是你父辈辛苦打拼下的,不是你的。你是男子汉,就该为自己拼出路。”郭宏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厌其烦找孩子谈心。慢慢地,凯悦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与同学和睦了,也爱笑了。去年“六一”节时,凯悦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您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在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从思想层面上去引导孩子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第二天,凯悦家长给郭宏晶发来短信,孩子五年级了,是第一次得奖,回家后,捧着奖状看了好久。
郭宏晶认为,一位班主任,其实身负着两个班级的教育: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当它们真正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为此,她广泛与家长建立联系,私信交流,定期家访。在她的家长会上,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爱好取向,品行习惯,她都能如数家珍与每一位家长沟通讨论,制定下一步计划和努力方向。在郭宏晶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一名又一名后进生变成了优异生,成了老师的好帮手,家里的好孩子。
《学记》中说:“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郭宏晶时刻保持一颗学习之心,沉淀自己。她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潜心钻研教材,阅读各类书籍,培养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她深感自己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方面的不足,遂买了电脑,尝试课件、微课及视屏制作。如今她在希沃电子白板,优教信使的运用方面操作自如。作为语文教研组长,郭宏晶和老师们互相学习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带领教研组初步形成了“科学导入--预习自学--交流讨论--启发点拨--总结拓展---巩固提高”的基本教学模式,让教学自然延伸,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郭宏晶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庆阳市模范教师、庆阳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庆阳市教学名师、西峰区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省、市、区的各种活动,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辅导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