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五项措施强化防灾减灾 保障农民收入
近年来,西峰区全面落实技防、人防、物防等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积极应对暴雨、大风、冰雹、冻害等极端天气影响,保障了农业稳定大局和农民持续增收。
建机制,形成防灾减灾工作合力。及时修订完善了《全区突发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全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成立了西峰区农业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建立健全了灾情预警报告、农业技术指导、防灾物资储备等体制机制,形成了农业防灾减灾的工作合力。
重监测,提升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建成预测、预报、预警的监测网络,开展精细到乡镇及部分村组的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安装小气候监测站(点)15处,基本实现了全区7个乡镇及粮食重要生产区、重要河流流域、地质灾害频发区的气象监测服务全覆盖。同时,结合春耕生产、“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做好强降雨、风雹、高温、冻害等极端天气的灾害监测和防范工作。
全参保,发挥防灾减灾止损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参保投保,2019年开拓了苹果、核桃、樱桃、小米、设施蔬菜、高原夏菜、药材等7个保险新业务,累计全区保险险种达到 15个,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特色产业等农业保险险种全覆盖。2018年省、市、区级财政保险补助资金达到了180余万元,参保农户达到了1.5万户,农户受灾理赔200余万元。
强宣传,推广防灾减灾应急技能。结合512防灾减灾日、“三下乡”等活动,采取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牌、推送信息、现场咨询、发放资料和田间地头培训的形式,向群众普及推广各类农业灾害知识、农业保险政策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制作农业防灾减灾宣传牌13面,印发宣传彩页6100多张、书籍1500余本,开展防灾减灾培训500余人,引进推广了陇育7号、名玉30、陇油10号等20余个耐旱抗冻新品种。
夯基础,加大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加大防灾减灾设备投入力度,设置固定人影天气作业点3处,安装高炮3门,配备移动式人影天气设备2套和空域申请系统1套,年均开展人工增雪、抗旱、防雹等作业8次以上。严格落实良种畜禽、动物防疫药品、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草料、农机具、柴油等物资的储备调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