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四项措施 巩固提升整区脱贫成果
今年以来,西峰区立足整区脱贫摘帽的实际,突出抓好产业培育、问题整改、驻村帮扶、精神扶贫等重点工作,不断巩固提升整区脱贫成果。
做强主导产业,夯实脱贫基础。围绕“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主导产业布局,全产业推广“331+”产业发展模式,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合作经营,持续提升群众收入。全区招引建设龙头企业17户,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866个,开工建设“331+”生猪养殖合作社10个,新栽果树2000多亩,提质改造果树6400多亩。
狠抓问题整改,补齐弱项短板。聚焦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结合中央、省级脱贫攻坚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纵深推进“3+1”冲刺清零行动,逐村逐户逐项过筛。同时,按照边筛查边整改的要求,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对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健康扶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整改。目前,已完成全区农宅安全等级鉴定,改扩建15个村级卫生室,配齐3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村级卫生室医疗设备。
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帮扶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动态调整优化帮扶力量。对照驻村帮扶工作队十项职责和八项制度,逐级靠实帮扶责任,围绕“一户一策”方案制定落实,定期入户开展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紧紧围绕干部职责任务,从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熟悉政策要求,掌握工作方法,提升能力素质。
注重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作为脱贫攻坚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下气力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全区建成省级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村镇24个,评选“星级文明农户”和“五好文明家庭”3800多户,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