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最真的“母子情”
23年前,33岁的李敏和76岁的独居老人褚韶华是楼上楼下的邻里关系,23年后,他们情深似母子的关系传为邻里佳话。23年来,李敏从初见时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把青菜、一口甜瓜、一碗家常饭开始,慢慢地走进了褚韶华老人的生活,并和她结下了超越血缘的母子情。23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清晰地流淌在老人的心田和邻居们的眼里。从年逾古稀、耄耋之年到褚韶华与世长辞,李敏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76岁高龄的褚韶华子女都不在身边,晚年凄凉,孤单落寞,机缘巧合下,保洁员李敏认识了褚韶华,李敏经常到家中看望她,老人平时生活里遇到的困难就被热心的李敏给帮忙解决了。而这一帮,就是23年。期间,因为搬家,李敏和老人分开了,但是他们之间深如母子的亲情没有被割断,李敏一家人依旧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老人。每当瓜果上市,李敏赶早去买最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送到老人家;酷暑难捱,他提前备好防暑防蚊虫的药品,监督老人按时按需使用;冬天没有暖气,他赶天冷之前就买好煤,搭火炉,清理炉筒,冬日里的温暖他先送给老人,而自己的房子此时还是寒彻入骨;老人曾经是老师,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就从自己的书摊上找到文学、养身、心理疏导类的书籍读给她听;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陪她说话唠嗑。在外人看来,这俨然就是一对母子。“我能体会老人的心情,她一个人的时候会寂寞,如果能多个人来看她,来陪她,她会非常开心的。”李敏说。
今年3月6日凌晨3点,还在熟睡中的李敏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拿起电话一看,是褚韶华老人的电话,接起电话便听到老人微弱的声音,说她可能“不行了”。李敏风急火燎的赶到褚韶华家里,见她状况不好,赶紧打电话叫了120直接送往庆阳市中医院。“我也快60岁的人了,背老人下楼相当吃力。老人一生节俭,听说做CT要花500对块钱,坚持不做。医院见老人病情严重,免费给做了多项检查,并安排老人住了院。”李敏说,忙完所有的事已是天大亮,拖着疲惫的身子,李敏还要去上班。3月8日早上,99岁高龄的褚韶华与世长辞,最后陪在她身边的不是自己的子女,而是李敏,不是亲生儿子的李敏胜过亲生儿子,李敏料理完老人后事,一个人默默地回家了。
“突然她走了,我的心很空,一个人在屋子转悠,茫然的不知干什么。这23年来,我早已把她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她不是我的母亲,却胜似自己的母亲。”李敏说。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很难相信这样的事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身边。李敏与老人的相识实属偶然,从这以后,他经常看望和照顾老人,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已属不易。这样的行为一直坚持到老人过世,更是不易。
对于李敏而言,也许这只是他做的许多好事中的一件,但对于老人而言,在她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有这样一个好心人,不仅丰富和照顾了她的老年生活,而且足以将身后事托付给他,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一直做好事,把好事做到底则更加可贵!热心肠的李敏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他的善举让街坊邻居交口称赞。2010年、2018年李敏先后荣获西峰区道德模范人物称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