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社乡李岭村以文明新风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702户3012人,其中青少年341人。近年来,李岭村关工小组在区关工委和乡党委、村党总支的关心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关心下一代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强化措施、搭建平台,以文明新风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阵地建设。什社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健全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将工作的落脚点延伸到村组。李岭村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兼任组长,8名“五老”为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切实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把积极性高、有热情的村老领导、老党员、老教师等组织起来,组建“五老”志愿者队伍38人,积极引领他们发挥作用。同时,建成关心下一代工作室、图书阅览室等阵地,配备体育器材和儿童娱乐等设施,将社区“四点半”课堂建在新农村,不断丰富青少年关爱活动平台。以陇东民俗文化为核心,建成李岭农耕文化园和农耕文化展馆,传承和弘扬陇东民俗文化,做到了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硬件到位“三落实”,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搭建关爱平台,帮助健康成长。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核心价值观进家庭、道德模范评选、道德大讲堂等主题活动,引领青少年崇德向善。创新载体,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积极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6场次,培育新时代农民500人次,其中青少年121人次;举办清明祭·缅怀先烈文艺演出活动,以舞蹈、歌唱、快板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让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与陇东学院联合,举办了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强化小学生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学习,促进共同成长进步;开设“四点半”课堂,依托图书阅览室开辟学习园地,聘请2名老教师,辅导学生读书学习,解决家长因务工劳作、学生放学后无人照顾的困难;协调争取帮扶单位、爱心企业支持,举办“助力扶贫 爱心助学”等活动5场次,帮助留守儿童70人次,捐助爱心物资3万余元。
三是注重宣传引导,丰富活动形式。坚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领袖主题广场和精神文明、人口文化、环境保护、健康知识4条主题“文化街”,绘制图文并茂的文化墙1000平方米,制作“五爱”(爱党、爱国家、爱集体、爱家庭、爱自己)和“二十四孝”等内容宣传牌29面,安装价值观宣传牌80余面,营造浓厚教育氛围。积极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精准扶贫行动中,动员“五老”参与扶贫行动30余人次,带动广大群众关注弱势群体,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美丽乡村建设中,“五老”主动参与,先后带动青少年120余人次参与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核心价值观进家庭、道德模范评选、农民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9场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陶冶青少年情操,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是发挥五老作用,助推移风易俗。在抵制天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注重发挥德高望重的“老乡贤”、“老队长”、“老总管”的积极作用,建成村级红白理事大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制度,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到村规民约中来,用制度引导群众主动转变观念,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改正不良思想和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的文明新风。建起了多功能文明礼仪大厅,设置了彩礼和家庭宴会上限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免费提供婚丧服务,把高价彩礼和铺张浪费拒之门外,形成了群众自觉抵制的良好氛围。同时,借助李岭乡村旅游文化节,举行“抵制天价彩礼 推动乡风文明”宣传签名活动,发放倡议书5000余份,号召广大青年培育新时代婚恋观,自觉抵制天价彩礼,不断推进移风易俗,争做新时代文明青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