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 弘扬传统医药文化
近年来,我区把加强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有力抓手,以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走“强基层中医”的建设和发展之路,全区中医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肖金中心卫生院中医馆文化长廊
加强乡村两级中医药基础建设
在全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所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馆。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省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彭原卫生院建成了全市重点中医专科,被命名为全省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多方筹资为全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配备了中医适宜技术诊疗箱、TDP神灯、电针治疗仪等基本中医诊疗设备。
居民享受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配备的中医诊疗设备
加强区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
强化区医院中医科建设,成功创建为全市重点中医专科,中医病区开设病床45张,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0%。在西医科室配备中医师,设置中医治疗室,建立了中西联合会诊机制,中医师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各个科室,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大幅提升,2017年创建为“中西医结合医院”。
市民在中医治疗室进行治疗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新路径。近年来,我区把提高中医实用疗效作为中医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加大中医药人才培训力度。2016年在选派21名中医骨干外出学习“立新七针”特色疗法,选派28名中医骨干外出学习“李可”古中医学术思想,这两项培训举措为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鼓舞了中医药人员的信心。二是强化中医药人员在职培训。组织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和“师带徒”活动,遴选区级中医师承老师14名,有28名青年中医师通过师带徒考核毕业。三是扎实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组建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5所,面向全体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组织开展了3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努力使全体医务人员普遍掌握15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训
加强中医药学会和科研工作
组织区中医药学会举行了第三届换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领导机构。大力支持学会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法》知识竞赛、中医经典心得交流、李可古中医学术思想培训等活动,全区中医药工作者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中医药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积极申报中医药科研项目,全区近年来获得市级立项审批24项,已经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2项,区级举办中医药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余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
社区居民参加脊椎保健健康沙龙讲堂
注重应用和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作用
一是将中医药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考核内容,免费向居民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进行中医健康指导。二是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中医“节气方”推广饮用活动,在二十四节气变化之际宣传引导群众饮用“节气方”调适阴阳,预防时疫及季节多发疾病。三是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在医疗机构、公园村委会等人群密集场所建立中医养生健康教育知识长廊、中医药文化墙,为城乡居民家庭免费发放了健康工具包,大力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和食疗保健技术培训班,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群众中医药知识认知度。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