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策: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带起的致富梦
寒冬腊月,外面虽然还堆着积雪,但在彭原镇顾咀村孙守策的温室大棚里,一排排绿油油的蒜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孙守策介绍,200斤新鲜蒜苗运到西郊菜市场,一斤可以卖到3.5元的好价格。这一茬蒜苗正巧赶上了下雪天,就更称得上是“宝贝”了。
孙守策温室大棚里的蒜苗长势喜人
孙守策在温室大棚里劳作
刚采摘的蒜苗
孙守策观察无土栽培蒜苗
2013年,原本在外打理电焊生意的孙守策决定自己创业后,便回家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将10亩土地整片规划栽植樱桃树。当樱桃树苗栽植到地里,孙守策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樱桃树栽植前期只有大量投资没有任何收益。望着一整片樱桃树苗,套种的想法不断在孙守策的脑海中浮现。
套种可以弥补樱桃栽植前期没有收益的状况,可如何选择套种作物又让孙守策举棋不定。思考之后,他学着从网上查阅资料,同时决定走出去,到山东考察学习,请教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习,他把套种大蒜的新技术带回家进行了第一番尝试。孙守策介绍,大蒜植株小,生长周期短,对樱桃生长没有影响,还能驱虫治病,且成本较低,市场价稳定。第一年,他尝试套种4亩大蒜,亩产值就达到了2000斤,收获2万余元,这更加坚定了他扩大樱桃种植规模的决心。
去年,孙守策流转土地将樱桃基地规模扩大到了35亩,并成功套种大蒜15亩。“按照去年大蒜的产量和市场价,等到6月份全部销售就能收获近10万元。”孙守策算了一笔帐。
套种大蒜让孙守策尝到了新技术的甜头,他迅速调整思路,继续外出学习。他发现,在西峰,还没有人能在大棚里种植蒜苗。于是,这次他带回来了种植蒜苗的新技术,并自己搭建10座简易小拱棚,将常规蒜苗种进了温室,办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蒜苗一年能种4茬,市场销量很好,价格稳定,又属于无公害绿色蔬菜,很受市民喜爱。”孙守策说,今年,尽管小拱棚里的蒜苗受到大雪天气干扰,但最迟等到3月份就能全部上市,收入4万余元。
“蒜苗卖到5月份,6月开始卖大蒜,7月采摘大樱桃……”一系列的销售计划让孙守策乐在心底。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孙守策由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转型成了家庭农场主。但他不自满于现状,外地客商的新型种植模式、种植经验对他的触动很大。在闲暇时间,孙守策又尝试起了无土栽培技术,一盘盘无土栽培的蒜苗,正在孙守策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他介绍,下一步,他将抓住市场需求和机遇,把绿色蔬菜“搬进”无土栽培器皿,打造“家庭小菜园”,让绿色蔬菜既能成为室内的风景,又能随时为人们提供新鲜的食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