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注重精神扶贫 激活扶贫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针对个别贫困户存在“缺乏信心”、“等要靠”思想的实际,我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不断加大生活扶贫、产业扶贫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扶贫。
西峰区各级帮扶干部扎实开展进村入户,围绕“为什么穷”、“穷在哪里”、“靠什么脱贫”三个问题与贫困群众深入交流,分析致贫原因,帮助有脱贫基础的贫困户定思路、定计划、定产业、定目标,让每个贫困群众看到脱贫的希望。董志镇廖坳村的张某一家原来住在土胚房里,平时懒散不思进取,只等政府救济。了解情况后,帮扶干部协调危房改造资金帮他盖起了新房,还反复做其思想工作,使他重拾生活的勇气。“现在,我不仅还清了盖房的欠款,手里还有了余钱,日子过得越来越有信心了。”张某高兴地说。
围绕“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主题,西峰区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甘霖计划”等培训项目,做到贫困家庭、新增“两后生”技能培训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按照“培训一人、上岗一人、致富一家”的理念,结合贫困户自身特点,举办种养殖实用技术和建筑、烹饪、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1000多场次,确保技术培训到户、提高能力到户、就业脱贫到户,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使一大批贫困户掌握了一技之长,走上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路。
同时,西峰区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把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作为脱贫攻坚的内在要求,采取非贫困村带贫困村、美丽庭院户带贫困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全域无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整治庄前屋后“十乱”、“三堆”,消除视觉贫困,改变贫困户精神风貌,培育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政府输血”为“自主造血”,变“旧风俗”为“新风尚”,等举措,有效提振了我区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