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西峰:非遗指尖绕 巧手迎新春
春节临近,西峰区的香包、剪纸传承人创作生动逼真、喜庆吉祥的兔元素新春主题作品,用指尖上的传统技艺,迎接兔年春节的到来。
农历腊月二十五,大街小巷充满浓浓的年味,走进位于西峰区锦绣坊的绣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赵丽珺正和绣娘们拿着五颜六色的彩线做着针线活。大家一边认真缝制香包,一边轻声交流,场景很是热闹。赵丽珺是庆阳市香包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学习香包刺绣。2012年,她成立了庆阳绣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研发设计的香包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业内潮流产品。
1970年出生的张锐利,从事剪纸艺术创作已有20多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阳剪纸》传承人,春节临近,她和剪纸爱好者也一起创作体现兔年新春主题的剪纸作品。一张张红纸在张锐利的巧手下,变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窗花,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新年氛围。张锐利的剪纸作品把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既朴实纯真,又充满着浪漫与抒情,曾先后30余次获得各个级别奖项和表彰奖励。
剪纸非遗传承人张锐利说:“剪剪纸、贴窗花是陇东的一种年俗。今年,我为兔年设计了很多剪纸,有福兔纳春、吉祥富贵、蛇盘兔等等,题材比较广泛,内涵丰富,目的是传承剪纸文化,为兔年营造一个喜庆祥和的氛围。”
近年来,西峰区大力发展香包刺绣、剪纸等民俗文化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动员能人大户、合作社建办基地,搭建规模生产平台,拓宽销路。充分发挥“三区”人才、艺术大师、传承人“传、帮、带”作用,组织开展香包、刺绣、剪纸对口交流及培训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目前,西峰区共有香包刺绣等营销公司42家,从业人员1.3万人,年均生产香包、剪纸等民俗文化产品600余万件。
终审:齐缨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