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奏响经济社会高质量融合发展最强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立足工业主导型、城市服务型功能定位,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聚焦做大做强工业实体,招引培育龙头企业,建设精致宜居城市,全区呈现出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0年入选甘肃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县”位列第五。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是全区工业发展主战场。庆阳瑞华能源有限公司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是庆阳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气化庆阳”工程的重要支撑项目,2018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六大调峰项目之一,承担着陇东地区天然气应急调峰和保供任务。
庆阳瑞华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丁卫国说:“庆阳是能源新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我们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适合到资源聚集地来投资。另外,西峰工业园区目前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已经日趋完备。”
随着庆阳瑞华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庆阳石化公司、酒钢装备制造基地的建成投运,西峰工业园区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加工、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同时也成为了项目建设“主战场”、产业聚集“强磁场”和财源税收“涵养地”。
2021年6月建成投产的瑞海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氦气资源提纯生产厂家。投产运营以来,该公司持续向北京、上海、山东等国内10余家科研院所运送高纯氦气。
瑞海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刚说:“本项目可年产20万方高纯氦气,实现年总产值6000万元,净利润可达到45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50余人。”
截至8月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2亿元,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16.8%。
工业挺脊梁,农业聚效应。近日,走进西峰区温泉镇刘店村食用菌暨露地蔬菜农业产业园,只见食用菌大棚内,整齐的菌种棒上,长着大大小小诱人的香菇,工人们正忙着采摘。
温泉镇刘店村村民廖艳妮说:“家里也没啥事,就来香菇大棚采摘香菇,一天100元,离家又近,挺好的。”
今年,刘店村利用闲置的村集体土地发展食用菌和露地蔬菜产业,建成标准化食用菌设施大棚6座,种植香菇8万棒,种植露地番茄120亩,预计年产香菇10.8万斤,收益24万元以上,年产“齐达利番茄” 200万斤,收益60万元以上。
温泉镇刘店村包村干部刘厚麟说:“初步达到了‘示范带动有效果、订单种植有收益、集体经济有增长、产业转型有措施、群众务工有出路、经验技术有提升’的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产业园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培育品牌,全面带动群众增收。”
近年来,我区立足地理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已建成肖金设施蔬菜基地和蒲河川2个千亩设施瓜菜基地,什社乡武川村和李岭村2个百亩设施瓜菜基地,彭原镇鄢旗坳村、董志镇陈户村等百亩露地蔬菜基地7处。
种植业阔步前行,我区的养殖业发展更是风生水起。金秋时节,走进西峰区百聚园家庭农场,只见农场主李小盼正忙着粉碎玉米,给肉牛添加草料。2021年9月份,李小盼从外地引进西门塔尔等品种育肥牛40余头。今年7月份,这批育肥牛顺利出栏,纯利润达到16万元。尝到养殖甜头的李小盼又引进了10头繁殖母牛,计划通过自繁自养和育肥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西峰区百聚园家庭农场农场主 李小盼:今年种植了80亩青贮玉米,用来饲养即将购买的50头育肥牛。从2019年发展至今,已经带动周边2户群众养殖西门塔尔牛,存栏都在十几头以上。
十年来,我区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的要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引导、龙头带动、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以休闲体验、生态采摘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升综合效益。
十年来,我区奋力奏响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最强音,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57.9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28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3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05元。到2022年底,我区生猪出栏量可达到14.8万头以上,带动畜牧业产值超过4亿元;果品总产量可达16万吨,总产值超过7亿元;蔬菜总产量可达20万吨以上,产值超过4亿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