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数字乡村”开启基层治理新模式
董志镇作为西峰区数字乡村试点乡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探索“互联网+”治理模式,将智慧党建、应急指挥、便民服务等作为发力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活力,广大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2月10日,记者在西峰区董志镇数字乡村服务中心看到,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智慧党建、村务管理、便民服务、平安乡村、智慧广播五大模块,工作人员任茜利用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云端”对全镇重点村组、重要路段进行日常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她发现寺里田村南大街十字店铺门前积雪未铲除并有村民将炉灰倒在路边时,立即与该村村干部取得了联系。
董志镇数字服务中心干部任茜介绍:“我们在董志镇21个行政村安装了将近四五百个摄像头,实现了(监控)全覆盖,以监控视频和天翼大喇叭为核心,建成了应急管理系统,实现了联防联控。在每天的日常巡查工作中,通过视频,发现人居环境卫生有问题的,公共设施有损坏的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村组(干部),进行整改。”
寺里田村村委会副主任郭世利接到“指令”后,立即通过乡村“大喇叭”提醒各村村民保护环境卫生,并通知该区域保洁员进行环境整治:“最近发现有个别村民把积雪和炉灰倒在了路边,影响了整村的环境卫生,请各小组保洁员尽快组织清理。”乡村“大喇叭”发出“指令”后,该区域保洁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积雪和垃圾进行了清扫。
乡村“大喇叭”通过手机APP一键喊话、文字转语音、广播室播音等方式,不仅方便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也方便了政策法规、农业知识普及、农村娱乐生活等政策方针的宣传。
“(乡村大喇叭)这个好处比较多,给老百姓通知今天有什么事,或者说低保户、贫困户来村上办理些事情(需要什么手续),在大喇叭上一通知,老百姓能及时地到达村部,也省下队长跑路,一户一户通知了,有时候大喇叭上放点歌曲,或者农村老百姓还爱听两句秦腔,放点秦腔戏曲,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董志镇寺里田村村民郭立学说。
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5G+互联网+云”,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连接政府与基层群众,将智能科技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打通了政府与群众联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也大大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
董志镇寺里田村村委会副主任郭世利说:“寺里田村数字乡村平台(和乡村)大喇叭,从去年四月份运行以来,为我村村民帮助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比如有不安全的问题,我们可以调监控,通过平台可监测乱倒垃圾、焚烧柴草(等行为),宣传各项惠民政策、法律知识,定时播放音乐、秦腔戏,充实村民的文化生活。”
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也为董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智慧新动能,让广大群众尽享数字“红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