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西峰区:“六个紧密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 |
  • |
来源:区乡村振兴局 作者:肖鉴真 责任编辑:王小宁 发布时间:2021-07-30 11:09:00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西峰区先谋快动、接续奋进,紧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勾勒“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紧密衔接创思路。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脱贫攻坚精神持续抓好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先行区,紧盯“一个目标”(加快高质量发展),统筹“五大振兴”,采取“五动模式”(党政牵动、企业联动、金融撬动、示范带动、全民齐动),突出“七个重点”(防返贫、巩成果、强产业、美生态、优乡风、抓治理、富农民),着力推动全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紧密衔接抓帮扶。坚持以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抓手,以“防”“稳”“帮”三措并举,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管理运行机制,累计处置三色预警6489条。开展“六查三讲一完善”行动,组织乡村干部、帮扶干部入户8213人(次),宣传政策161场(次)。开展防返贫集中排查,为109户监测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累计为6076户17987名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难群众发放补助金2956.04万元。建立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领导干部包抓工作制度,接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5名、工作队员30名,轮换驻村帮扶干部23名,确保帮扶工作不断档、力量不弱化。

紧密衔接补短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紧盯重点环节,抓实民生保障基础。启动“窑洞清零”行动,改造纯箍窑户、窑房兼有户186户。实施3个片区供水管网提质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率达100%。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03个、心理咨询室32个,帮助253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脱贫人口参保率达100%,享受参保资助20715人,资助金额228.95万元。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户户通”工程,建设通组通户道路150公里。采取“区内区外企业挖潜力,线上线下优服务”的方式,输出及就近务工已脱贫人口9391人,占2020年务工总人口的100.27%。

紧密衔接强产业。把生猪产业作为全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以正大集团为龙头,全面推广“331+”机制模式,推动养殖往外拓展、加工向后延链、促进果畜循环,拉开架势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生猪产业集群,生猪存栏、出栏同比增长62.4%和149%。紧盯打造省级农业产业园的目标定位,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意识,分6个功能板块建设集“绿色引领、科技聚集、生产服务、三产融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将园区打造成优势主导产业的展示窗口、农村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

紧密衔接促保障。筹备建立三库中心(乡村振兴人才库、乡村振兴项目库、乡村振兴数据库),争取中省、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3744万元,安排区本级预算6500万元,重点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村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建设行动等项目。调整充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立五大工作专班和12个专责工作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15个县级领导、28个行业部门、10个乡镇街道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对整体衔接工作明确任务、理清责任、建立机制。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村文书能力素质提升班4期,培训274人。

紧密衔接开新局。率先启动实施乡村建设“1315”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村风貌管控和乡村治理,着力打造1镇、3线、16个村示范点,完成拆旧整治3393处,建成青砖花园、文化墙体等10.8万平方米。规范编制《西峰区农村建筑风貌引导图集》《西峰区特色民居设计方案》,逐步解决农宅色彩混乱、杂乱无章等问题。加快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栽植绿化树木25.7万株、造林3.4万亩,打造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三种类型美丽乡村。组织乡村工作人员赴京津冀苏学习对接规划编制、现代产业园建设、民宿旅游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经验,开始尝试在乡村建设中引进EPC模式,先行先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