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后官寨镇:夯基垒台 积厚成势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 |
  • |
来源:后官寨镇 作者:赵丽霞 范馨艺 责任编辑:王小宁 发布时间:2020-11-18 10:01:38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后官寨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要求,以“脏、乱、差”问题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域全要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辖区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从“弱处”着手,聚力攻坚,彻底清理陈年顽疾。镇党委立足镇情实际和工作短板,硬核出击,开展了集中整治攻坚月行动。派出专项工作组,以行政村为单位全域航拍,形成问题清单。各联村科级干部带领包村干部,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倒排时间、深入村内,同村组干部、群众一起从弱处抓起,从实处干起,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环境大整治。攻坚月行动期间,全镇13个行政村128个村民小组累计清理陈年垃圾1300多吨,围挡沟头160多处,拆违拆危45处,回填渗水坑5处,出动机械450多台次,动员群众8000多人次,辖区非正规垃圾坑点得到全面整治,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观。

从“难处”抓起,积极探索,有效破解监管难题。立足破解“边治边乱”痼疾,从宣传发动、设施配备、收集转运、常态管理四个方面发力,不断完善“户分类、村组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镇修建生活垃圾中转站13座;配备垃圾收集车70辆;配备大型生活垃圾收集箱130个、四分类垃圾箱230个、户用分类垃圾箱934个;确定建筑垃圾填埋点12处;配备压缩式垃圾转运车1辆,辖区9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又积极探索出“五包一督查”管护运行机制,细化明确镇村户三方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从“细处”着眼,因地制宜,巧扮靓化提升风貌。认真落实“摆正放顺、补新扫净、风貌协调、文明有序”的工作要求,按照“一段一貌”、“一村一景”的思路,以整修树畦、涂白行道树、拆违拆危、整治砂石、绿化美化护坡为重点,打造了西巴公路市级示范线。以提质改造旅游线路,绿化美化两侧道路、宣传遗址文化为重点,打造了遗址大道镇级示范线,带动各村争创村级示范线、示范点。以创建省级“清洁村庄”为契机,选取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沟畎村作为试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先行示范。采取“镇上规划主导、村上供料、群众投劳、统一施工”的模式,在示范路段农户门前建设工艺围墙700米,篱笆栅栏1000米,铁艺栅栏1200米,将风貌整治的工作触角从道路沿线向庄前屋后延伸拓展;按照“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思路,利用废轮胎、废自行车、废铁丝、废家居,在村口、路口制作设立微景观10余处,美化提升村容村貌;紧盯秋季农收,集中回收果园反光膜3吨,集中收割玉米2000多亩,秸秆变为青贮饲料或还田,消除“三堆”隐患,增加农民收入;在人流密集处,建设以“新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文化墙260平米,设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的宣传牌、宣传标语50余处,发挥村级公益宣传阵地作用,引导形成见贤思齐、向善向美的良好风尚。

从“精神”入手,梯次推进,深化认知共建共享。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广泛开展“立德树人·文明后官寨”“最美庭院”“最美村庄”等特色活动,共组织揭选“最美庭院”62户,其中7户被市级命名表彰,30户被区级命名表彰;各村普遍建立健全了“红黑榜”奖优罚劣机制,对哪一户做的好、哪一户做的差进行公开晾晒,让群众互相评比,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开展推广建设“家美巾帼”积分超市,实行志愿参与环境整治积分制,采取以积分换生活用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互惠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