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寺村:凝心聚力齐帮扶 党建结对“摘穷帽”
走进西峰区毛寺村,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53岁的王锁成正挥舞着铁锨,铲除杂草,修整树畦,脚步轻快,干劲十足。2015年之前,他在家足不出户,紧靠一家三口的退耕还林补助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后,毛寺村创新“1+1”“1+N”“N+1”结对帮扶模式,确定了1名村干部党员对其进行结对帮扶,在村委会副主任毛锦社的结对帮扶下,他个人出资,政府资助,建成了3间红砖瓦房,配套了家具家电,还养起了鲜花,生活环境一下子有了大的转变。
自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党员毛锦社多次深入王锁成家中,一起面对面交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算清收入支出账,商议致富路径和方式,鼓励其转变思想,增强内生动力。
在毛锦社不厌其烦的上门帮助和鼓励下,王锁成开始去附近打临工,现在他不仅自己在樱桃园内干起了长期工,还带领妻子农闲时节在附近的滑雪场、生态采摘园打临工增加收入,儿子也进城学了厨师,现在月工资3200元,一家人每月的务工收入达到了6000元左右,他发家致富的信心更加足了。“看到我们这里有人养鸵鸟、散养鸡,我也想着养点散养鸡,增加收入。”
如今,在毛寺“1+1”(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每人帮带1个困难户)、“1+N”(村干部党员、党员致富带头人每人根据带富能力各帮扶2-3个困难户)、“N+1”(2-3名普通党员结对帮扶1个困难户)结对帮扶模式的带动下,30多个困难户“摘了帽”,其中像王锁成这样走出家门以务工增收的就有11户,部分户也在致富能人的带动下,种起了瓜菜大棚,棚均收入6000元左右,也有像毛治国、冯小红等自身发展动力好的户,搭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道”,办起了农家乐、搞起了有机养殖,年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全村上下形成了党员帮扶、带民致富,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