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西峰区:兴产业促农民增收

  • |
  • |
来源:区扶贫办 作者:罗丽花 责任编辑:王小宁 发布时间:2020-08-10 10:58:09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西峰区紧紧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打造产业扶贫新样板,促进贫困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为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打造富民增收合力。采取示范引导、政策推动、龙头带动等有效措施,强力主攻菜、畜两大主导产业。加强设施瓜菜基地建设,依托甘肃今日阳光农旅文投有限公司对肖金蔬菜基地进行提质改造,整体打造“肖金幸福小镇”,实现设施蔬菜由自给型向外销型全面转变;继续扩大设施瓜菜等特色产业面积,引导农民种植从追求产量向提升品质转变;推进设施农业由单一种植向瓜果、花卉、菌类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土地产值,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依托正大集团18万头种猪繁育基地及育肥猪“三定”(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养殖模式,全面推进“331+”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使全区正大“三定”模式生猪年饲养量达到10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建立多元增收体系。围绕全区四大产业布局,以生猪养殖为重点,继续加大“331+”生猪养殖合作社建设,在去年开工建设82个单元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建成18个单元,确保完成100个标准单元建设目标,实现生猪年出栏11万头;计划建设2400头种猪场一处,繁活6万头,确保养殖合作社仔猪供应;招引正大集团,建设庆阳正大食品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提升主导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以草促养,计划种植饲用玉米5万亩,年氨化青贮饲草20万吨,年内完成肖金蔬菜基地300座日光温室提升改造,力争850座菜棚全面恢复生产,保障“菜篮子”工程;全面推广露地蔬菜,鼓励群众利用改厕后的有机肥料,发展面积不等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在确保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缓解市区蔬菜供应压力。目前,全区瓜菜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推广订单种植,发展中药材1.5万亩。同时,在巩固壮大四大产业的基础上,鼓励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逐步形成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电商、旅游、“五小”产业为补充的多元化增收产业体系,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劳务输转品牌,有效拓宽致富门路。着力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继续强化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先后组织创业致富带头人赴杨凌开展创业能力培训两期54人,累计选定创业致富带头人105人,努力提升创业致富带动成效。积极落实就业稳岗政策,全面摸清外输贫困劳动力底数,先后有组织输出贫困劳动力9082人,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43.21%;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种植养殖技术、烹饪、电焊、挖掘机等实用技术,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38人,就业技能培训668人。增设农村环卫保洁员、疫情防控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567个,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300人外出务工,过渡性安置因疫情无法返岗的贫困群众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