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美丽乡村的“守护者”莫海刚

  • |
  • |
来源:温泉镇政府 作者:贺梦月 责任编辑:王小宁 发布时间:2020-07-10 09:46:35 浏览次数:

走进温泉镇刘店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贯穿着各村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村社舒朗,保洁队员们拿着扫把、扛起铁锨、开着垃圾收集车正在清除杂草、清扫垃圾,道路旁、沟渠边,广场上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刘店的村庄面貌能有如今的改观,离不开我们的保洁队长莫海刚,是他多年来起早贪黑,带领保洁队员,不辞劳苦、辛勤付出的结果!”在刘店村走访群众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初见莫海刚留给我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穿着朴素,黝黑的皮肤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没有过多的交谈,再次相识缘于一张刘店村户厕改造进度一览表,这张表格用电脑生成不同颜色、分门别类统计了户厕改造工作进度,表格的精细程度不亚于一个精于统计的专业人士所作,当我得知这是出自那个年近六旬的农民之手时,顿时他那质朴的形象又出现在眼前,好奇心驱使我一点点去揭开他背后的故事。

不一样的保洁员

今年57岁的莫海刚,高中学历,是土生土长的刘店村响安组村民,早年因家庭贫困在陕北镁厂打工,后因母亲年迈多病,妻子身体欠佳,为照顾家庭于2012年回到家中以收废品为生。他轻松的说“那几年收破烂情况挺好的,只要手脚勤快肯吃苦,废铜烂铁旧轮胎都能卖个好价钱,每年靠收破烂我也能收入1万多元”,一听就是个勤劳能干的庄稼汉。

这样的日子维持到2014年,当时刘店街道刚刚修建完成,由于工资低、工作任务重,保洁员换了一个又一个,适逢岗位空缺,莫海刚主动找到村主任,提出担任保洁员的想法,经过村委会同意,莫海刚便扛起了保洁员的担子。

面对刘店街道尘土飞扬、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只有一辆人力架子车作为清运工具的现状,面对艰苦条件,莫海刚没有退缩,他很珍惜这份工作,每天早晨六点准时出现在刘店街道,拉着架子车街头街尾来回清扫道路、清理垃圾,每逢雨天,他负责疏通路面积水。夙兴夜寐、风雨无阻,一个人摸爬滚打两年时间,不知磨破了多少双手套,穿烂了多少双鞋袜,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刘店街道面貌的焕然一新,路面整洁了、街道两旁的杂草清除干净了、往日随处可见的动物粪便不见了,原本无人愿干的一份工作,莫海刚默默坚守,一干就是几年,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刘店村委和村民的认可。

不一样的保洁队

2016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刘店村成立了保洁队,新增了4名保洁员,由于莫海刚多年来的出色表现,被推选为保洁队长,自此他又带领着队员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环境“保卫战”。

保洁队成立后,随着待遇的提高,如何解决出工不出力、多劳者多得,成了莫海刚面临的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一番思考他提出实行保洁员绩效工资发放模式,每月的工资按劳动时间和效果统筹发放,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按他的说法,避免了花钱养懒人。“这些年,不论多忙,我每晚都要对当天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制作保洁员工作台账,以此为依据形成工资统计表,月末张贴在公示栏,让工资发放透明合理,这几年,从来没有保洁员因为考勤问题提出异议的,保洁队请假的少,干工作不推拖,大家都比着干、抢着干”他乐呵呵地说。

保洁队伍壮大了,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刘店街道、村部广场、塬边咀梢、废弃庄基、公路沿线卫生保洁、垃圾清运都由他们负责。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为队员们准备保洁工具,安排保洁车辆,指导保洁员按区域开展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年莫海刚一直将自家的电动车、三轮摩托车供保洁队使用,直到去年镇政府为各村配备了电动垃圾收集车。他说“保洁员家里也有农活,我要确保大家把公益事业干好后,能节省出一些时间,把家中的事情也兼顾好,农民嘛,毕竟要靠庄稼吃饭”,朴实的话语里透出一个农民不同一般的情怀。

不一样的守护者

这几年,莫海刚带领保洁队,使刘店村庄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彻底改观,他并没有就此止步,在干好保洁工作的同时,还帮助一些无劳力户清理门前“三堆”,帮助打扫卫生,刘店村恒丰源果业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高成看在眼里,每年元旦都会为保洁队送去慰问品,他高兴地说:“这些年我们村的环境卫生多亏了你们,你们就是刘店村的环境‘守护者’!”

今年疫情期间,莫海刚心想,作为保洁队长也要为疫情防控出把力,于是自掏腰包购买了五个小喇叭,下载安装了疫情防控公益宣传音乐,装在垃圾收集车上,每天下午6:00收集垃圾时沿街播放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几个月下来不仅宣传了防疫工作,还让群众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每天听到喇叭里传来的音乐声,群众就自行把垃圾拿到路旁等待垃圾车前来收集。 区级新闻媒体对莫海刚进行了名为“宣传先行,推进防疫知识入心入脑”的采访报道,让他热爱公益的事迹被更多人熟知。

刘店村今年3月开展户厕改造工作,莫海刚自学了管道接通技术,被聘请为改厕技术员,改厕期间他每天东奔西走,户内有能力自主改造的,他免费上门进行技术指导;自己无力改造的,他负责全程安装并指导使用,每户只收取一百元安装费用,莫海刚严格按照镇政府下发的改厕规范,推动刘店村改厕工作顺利开展。

莫海刚为了公益事业不计得失,不舍得为自己添件新衣,却能为村上的事“添砖加瓦”,不会就学,边学边干。这些年他从一个不会打字的“电脑盲”,变成如今熟练文字编辑,掌握软件操作的“技能人”;为了给村里节省开支,自己摸索学会了机器修理,可以简单修理割草机、电动车;为了节约资源不浪费,自己购买铁皮,把废旧广告牌改造成宣传栏;为了更好的进行垃圾治理,解决垃圾中转站一遇大风垃圾乱飞的状况,他用废旧电杆、废旧广告牌、用村上提供的铁丝,重新选址自己动手搭建了垃圾中转站。

“人不能只顾自己,能把公益事业干好,让大家受益,所有辛苦都不算什么,我热爱这一行,也喜欢干这些工作”。莫海刚憨厚的说。这就是一个农民保洁员--保洁队长--环境守护者不一样的人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