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补齐农村环保设施短板 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近年来,西峰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总抓手,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管护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弱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品质全面改善。
完善投入机制,构建收储体系。
今年,西峰区充分利用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设立区级农村人居环境专项奖补资金,统筹整合社会资金等方式,多渠道、多举措筹措资金701万元,用于购买压缩式垃圾车、吸污车、垃圾收集车、垃圾中转站、中转垃圾桶、户用垃圾桶等农村垃圾设施,初步构建起了“户分类、组收集、乡村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储体系。
探索管护机制,确保稳定运行。
今年,西峰区按照建管并重的思路,把厕所管护工作纳入到村级公益岗位进行统筹安排,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在13个改厕示范村建成了改厕服务站,健全了管护制度,配备了必要的工作人员和维护维修设备。目前,全区共为21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和13个改厕示范村,配置吸污车21辆、抽污泵121个,确保了已改厕所正常运转。同时,依托中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和区级专项扶贫资金,今年共为全区7个乡镇配备电动垃圾收集车392辆,购置压缩式垃圾清运车8辆,建成垃圾中转站100处,配备中转垃圾桶1000个,为5230户贫困户配备了户用垃圾桶,切实提高了群众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了全区村垃圾收集设施配套、转运体系建设和贫困户收储设施配套“三个全覆盖”。
强化督促检查,实现常态长效。
今年,西峰区坚持把长效管理作为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落实“四抓四包”责任制、“红黑榜”制,建立“周统计、月总结、年考核”等常态化制度,实现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管理。一方面,着力重点解决城郊结合部、村道周边和集中居住区等薄弱地区“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整改,对账销号,真正做到全域整治、全面督查、全方位提升。另一方面,采取制定村规民约,选聘公益岗位,开展“美丽庭院”、“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约束群众不良行为,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区共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489人,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122吨、陈年积存垃圾650吨,清理门前“三堆”3100多处;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共628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