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原镇:扶贫扶志扶智 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针对一些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惰思想,彭原镇坚持把“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发挥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作用,努力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扶志强信心,激发“想脱贫”的干劲
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从思想上一点一滴渗透。
彭原镇立足全镇765户贫困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一户一策”方案政策落实,组织帮扶干部积极开展“六查三讲一强化”百日行动,采取灵活多变的宣讲模式,与贫困户面对面,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惠农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全面把脉群众心理诉求和生产生活情况。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彭原镇结合“十大创建”行动,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在周祖广场、高速公路北出口设立共计长约2000余米的文化墙4座,同时以村组主干道两旁、农民文化广场、村部为阵地,制作宣传牌、墙体画,共制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城、雷锋精神、文明公约等主要内容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广告6000余平方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针对子女不孝、不讲诚信、盲目攀比等陋习,彭原镇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组织开展“脱贫致富模范户”、“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系列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发布好人榜一批4人,挖掘报道出脱贫攻坚为主的先进典型2人,形成了崇尚好人、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
同时,彭原镇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一约四会”全覆盖,即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自治组织,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薄养厚葬、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农村社会风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文明程度和群众道德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整合各方资源,彭原镇充分发挥农民文化广场在宣传教育方面的载体作用。下庄村农民文化广场承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19年西峰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杨坳村、五郎铺村先后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把政策、技术、信息、文化等精神食粮送到群众身边,激励广大群众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奋斗幸福生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扶智富脑袋,增强“会脱贫”的能力
今年开春以来,彭原镇充分利用农闲有利时机,举办了2019年精准扶贫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班,结合全镇产业发展特点以及社会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采取理论+实操的方式,邀请技术专家、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对180余名贫困群众进行种、养殖知识培训,为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彭原镇安排工作人员对培训班跟班督查,确保每一名学员在10天的培训时间内尽快掌握所需的技能,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身无长技“不会脱贫”的问题。
针对贫困群众创造力不足的问题,彭原镇每年年初组织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深入谈心交流,帮助贫困群众分析致贫原因、确定脱贫思路、寻找致富路径,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控辍保学”大走访,彭原镇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等教育扶贫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资助对象都能享受资助政策,杜绝任何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全面摸排贫困家庭中、高职学生,按照“雨露”计划的政策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补助对象实行政策全覆盖,截至目前共资助49人。通过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不断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