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 发展新画卷】西峰区:医共体建设书写健康民生新答卷
西峰区聚力医共体建设,通过“人才下沉、技术落地”的双轮驱动,不仅让多项新技术开花结果,更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全面提质增效。随着中医特色与智慧医疗的协同并举,基层医疗机构已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站”,成功将“家门口看好病”从群众愿景转化为生动现实。
在西峰区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医生们正忙碌接诊。该中心现已开设口内、口外、正畸等七个专业分支,近两年引进4名专业人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西峰区人民医院医师辛婷婷说:“在常规的诊疗技术以外,我们还开展了种植牙技术、隐形矫治技术、显微镜根管治疗、超声骨刀牙周翻瓣术等新技术、新业务,门诊量每年约31000人次。”
近三年,该院累计引进28名青年医疗人才,种植牙技术、“新型热膨胀镍钛记忆合金”输尿管支架植入术、“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多项技术取得显著成效,让群众足不出区即可享受省级优质医疗资源。
西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田社锋介绍:“西峰区人民医院围绕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需求,积极构建开放、公平、竞争、择优的引才机制,在生活、住房等方面给予人才关怀和帮助,全力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2024年开展‘柔性引才’工作以来,引进37名省内外专家定期坐诊,帮助医院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累计开展新技术40多项。”
患者何斌斌患输尿管结石在西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医院采用全省首台体外排石床为他治疗,不仅避免了手术可能造成的创伤,还为他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
区级医院快速发展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借助智慧医疗建设,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远程会诊、影像、检验等信息的互联共享。同时,各机构开设的特色中医馆,让群众就近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74岁的脑梗患者米万忠,因进城不便,镇卫生院的中医馆成了他最信赖的“健康驿站”。
“我每月都来这里做一次复查,已经两年多了,病情控制得比较好,医护人员认真负责,服务也很周到。”西峰区温泉镇群众米万忠说。
“十四五”以来,西峰区累计实施10个重大卫生健康项目,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健全。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深化,“乡检查、区诊断、乡治疗”模式成效显现,县域内住院量年占比达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63.48%,医共体内上下转诊、医保支付等机制也逐步完善,真正构筑起了居民就医的“首诊屏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