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董志镇八年村:养牛“夫妻档”蹚出“共富经”
在董志镇八年村,郭克忠与张小莉夫妻凭借一股敢想敢干的拼劲,从养殖“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牛带头人。不仅自家牛群日益壮大,还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走上增收致富的“牛路子”。
走进祥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嚼食。每天清晨,郭克忠和妻子张小莉都会准时出现,添料、巡栏、记录生长情况——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多年前,他们看准肉牛养殖“病害少、收益稳”的特点,果断从试养17头牛起步,边学边养、稳步扩张,首年出栏便迎来可观回报。
西峰区祥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克忠说:“牛喂养12到13个月,按照现在的行情,保守估计每头卖2万多元。供应到西峰市场,每年出栏30头牛,一共能卖60多万元,净收入9—10万多元。 ”
多年来,夫妻俩坚持自配饲料,并利用自家土地种植玉米,实现“饲料自给+畜肥还田”的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显著降低养殖成本。
“养牛的成本比较大,各环节都要把关,我采取降本增效的模式,喂养了40多头牛,种了50到60亩玉米,一年种玉米降低成本能降低两万多元。” 郭克忠说。
郭克忠妻子张小莉介绍:“我们养的牛品种是西门塔尔、安格斯,这两种牛出栏快,效益比较好。每天喂牛两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尽心尽力喂养,牛才能长得好。种了50多亩玉米,玉米秸秆用来喂牛,牛粪继续循环施到地里,节省了饲料和肥料成本。 ”
如今,郭克忠与张小莉夫妻已是村民交口称赞的“土专家”,通过自繁自育、引进优种和技术共享,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十多户乡邻共同发展养牛产业实现增收。
“养牛行情现在逐步上升,所以我借助这个有利的条件、机会,在吉林养牛市场购买一些好的品种,准备再扩大一下规模,增加收入。我养牛时间长,相对来说经验多一点,周边群众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来问,带动咱们周边群众共同致富。”郭克忠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