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西峰区“造血式”助残铺就多元就业路

  • |
  • |
来源:西峰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新艳 责任编辑:齐缨琼 发布时间:2025-08-07 10:51:45 浏览次数:

西峰区持续深化“爱心助残”行动,以建设助残就业“爱心屋”、提升技能培训质效、强化就业基地带动为三大着力点,全力推动残障人士实现多元化就业创业梦想。

29岁的董伟涛因语言功能障碍,不善与人沟通,求职之路屡屡碰壁。去年,经介绍他入职了助残“爱心屋”。在这里,他负责收发快递等工作。如今的董伟涛,脸上的笑容多了,能用简单词语回应问候,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自信。

c26537a72c5145f6b26060b307d56af2.jpeg

在成功探索助残“爱心屋”建设的基础上,今年西峰区残联率先在全市建成首家科创“爱心屋”,并委托数智(甘肃)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托管运营。

数智(甘肃)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西峰区圣鼎国际科创“爱心屋”项目负责人郭蕾说:“我们旨在将残疾人就业、低空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起来,探索‘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助残模式,突破传统公益项目(如手工、保洁)的单一性,提升岗位技术含量。”

2632136eb5a64f1f8f4ed9ea46890d40.jpeg

该科创“爱心屋”创新推出“技能培训+岗位开发”模式,为残疾人提供无人机销售、设备维护、后勤服务等适配性强的岗位。冯宏波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导致行动不便,正是通过“爱心屋”平台实现了技能提升和就业转型,如今已成为团队的一名助教:“以前总感觉自己帮不了别人什么,来到这以后,帮忙叠衣服、给孩子们递水、打扫卫生,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有了用处,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对生活也有了信心。”

近年来,西峰区坚持“造血式”扶持就业,采用“理论+实操”的模式,突出直播带货实操、短视频剪辑等新业态技能培训和传统香包刺绣手工艺培训;依托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采取“定向培训、定点就业、集中管理”的形式,帮助残疾人掌握就业技能并安置就业。截至目前,通过16家企业、4处残疾人就业基地和14家盲人按摩标准化建设示范店安置残疾人就业160余人。

终审:齐缨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