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造血式”助残铺就多元就业路
西峰区持续深化“爱心助残”行动,以建设助残就业“爱心屋”、提升技能培训质效、强化就业基地带动为三大着力点,全力推动残障人士实现多元化就业创业梦想。
29岁的董伟涛因语言功能障碍,不善与人沟通,求职之路屡屡碰壁。去年,经介绍他入职了助残“爱心屋”。在这里,他负责收发快递等工作。如今的董伟涛,脸上的笑容多了,能用简单词语回应问候,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自信。
在成功探索助残“爱心屋”建设的基础上,今年西峰区残联率先在全市建成首家科创“爱心屋”,并委托数智(甘肃)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托管运营。
数智(甘肃)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西峰区圣鼎国际科创“爱心屋”项目负责人郭蕾说:“我们旨在将残疾人就业、低空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起来,探索‘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助残模式,突破传统公益项目(如手工、保洁)的单一性,提升岗位技术含量。”
该科创“爱心屋”创新推出“技能培训+岗位开发”模式,为残疾人提供无人机销售、设备维护、后勤服务等适配性强的岗位。冯宏波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导致行动不便,正是通过“爱心屋”平台实现了技能提升和就业转型,如今已成为团队的一名助教:“以前总感觉自己帮不了别人什么,来到这以后,帮忙叠衣服、给孩子们递水、打扫卫生,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有了用处,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对生活也有了信心。”
近年来,西峰区坚持“造血式”扶持就业,采用“理论+实操”的模式,突出直播带货实操、短视频剪辑等新业态技能培训和传统香包刺绣手工艺培训;依托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采取“定向培训、定点就业、集中管理”的形式,帮助残疾人掌握就业技能并安置就业。截至目前,通过16家企业、4处残疾人就业基地和14家盲人按摩标准化建设示范店安置残疾人就业160余人。
终审:齐缨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