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学院路街道:“1+N”服务综合体党建品牌绘就家门口幸福圈
学院路街道创新构建“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服务升级”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精心打造社区“1+N”服务综合体党建品牌。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枢纽,高效联动周边养老、医疗、教育等多元资源,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新动能。
走进学院路街道公刘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个被居民亲切称为“城市客厅”的地方,人气十足。棋牌区笑语欢声,“三味书屋”里孩子们安静阅读,专为外卖员、快递小哥打造的“暖蜂驿站”更是暖意融融。这里,既是居民的休闲乐园,也是户外劳动者的温馨港湾。
街道依托“1+N”服务综合体模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轴心,有效整合街道综合养老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商超、公园绿地等资源,打造了一个集养老托幼、医疗保健、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15分钟生活服务圈”。
学院路街道党建办主任高瑞介绍:“通过资源整合,现在大家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养老托幼、看病配药、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中医理疗等便民服务。”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学院路街道还创新推出“时间银行”品牌,鼓励居民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帮扶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赚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同时,“共享奶奶”“熟人互助队”等由热心老人组成的志愿队伍,为居民提供邻里守望的暖心服务,让治理更接“地气”。
在公刘南路社区,“网格+党建”“网格+服务”治理模式,将7个网格、26栋楼、1885户纳入精细化管理。22名网格员运用“五五工作法”,依托“两长多员”模式,在每个单元门张贴便民服务牌,确保群众诉求“一键直达”,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学院路街道公刘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钰娟表示:“我们着力开展为民、便民、安民、育民、乐民‘五民’服务,探索建立‘社区+网格+物业’融合治理模式,推进多维共治,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建设聚人气、接地气、冒热气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辖区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暖蜂驿站”的温情守护,到“时间银行”的爱心循环,从网格化治理的“绣花功夫”,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幸福图景,学院路街道正以党建为笔,服务为墨,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绘就温暖人心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