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陶人”魏一行:匠心淬炼 让传统陶塑焕发新生机

  • |
  • |
来源:西峰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翟娜娜 责任编辑:齐缨琼 发布时间:2025-05-16 11:20:24 浏览次数:

走进西峰区后官寨镇马集村,在区级陶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一行的工作室内,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造型独特的陶瓶、精致典雅的茶碗琳琅满目……魏一行俯身在飞速旋转的陶轮前,双手灵动翻飞,泥胎随着手掌开合渐次拔高,原本混沌的泥团现出清晰的轮廓。

f4e2077a51304dd2b7b7c1156cce0f9d.jpg

今年41岁的魏一行与泥巴的缘分始于童年。那时的他,对“玩泥巴”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最初捏造的小动物、小泥人,到后来接触用泥坯制成的花盆,泥巴成了他童年时光里“最亲密的伙伴”。2000年,怀揣着对泥塑的热爱,魏一行拜本地泥塑大师赵文菁为师,正式踏上了传统泥塑的学习之路。此后,他进入大学专修雕塑专业,还远赴景德镇深入学习陶瓷制作与烧制技艺。这段系统学习的经历,让魏一行的陶塑技艺愈发娴熟。

“我很小的时候就比较喜欢捏泥,捏各种人物。后来看到别人做的土陶器,在我心里种下了泥塑和陶器结合的种子。上大学后接触到现代陶艺和传统,我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我一边做泥塑,一边做陶器,同时研究一些适配咱们本土的釉料和远古陶器进行融合。  ”区级陶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一行说。

ef690586e2b74735a3955729e0ad48d6.jpg

传统的陶艺产品创作过程复杂而精细,需历经采泥、泡泥、去杂质、晾晒、揉泥、拉坯、晾干、修坯、抛光、刻绘、装窑、烧制、出窑等一系列工序。庆阳陶塑技艺历史源远流长,与远古时期的制陶工艺一脉相承,历经岁月洗礼,传承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特色。多年来,魏一行始终坚守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在制坯、雕刻和绘色等关键环节下足功夫。他大胆创新,将传统陶窑与电窑巧妙结合使用,还把釉料书画与堆塑技巧融入陶器的制作中,使作品不仅美观耐用,更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每次轻轻抚摸红胶泥,温润的触感便如故乡的脉搏,在魏一行的心中跳动。对魏一行而言,泥土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西峰陶塑文化的根脉所在,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终审:齐缨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