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石丽峰:香囊藏匠心 宫灯焕新韵
当飞针走线邂逅匠心独运的现代巧思,当传统纹样攀上时尚简约的宫灯骨架……西峰区庆阳香包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峰打破工艺边界,将香包绣制的细腻灵动与宫灯制作的古朴雅致深度融合,让藏于指尖的非遗瑰宝在创新中焕发时代光彩。
“灯”作为庆阳香包的一大分类,种类繁多,包括宫灯、方灯、圆灯、条形灯等,有龙灯、凤灯、孔雀灯、鲤鱼灯、鸳鸯灯等寓意吉祥的灯饰。其制作过程与制作香包相似,需要运用平针、扎针、齐针等多种针法精心绣制,绣出富有变化且寓意长寿、富贵、喜庆等吉祥意蕴的图案。
在石丽峰的工作室,整面展架垂挂着形态各异的香包,牡丹团花、生肖瑞兽在彩线交织中栩栩如生,浓郁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工作案台上,摆放着正在制作和已经完工的宫灯,其中最吸睛的当属已完工的双喜鸳鸯宫灯。
国家级非遗项目庆阳香包绣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峰介绍:“这个灯做流水线的话需要两周,全手工制作,一部分人绣里面的花,一部分人绣外面的花,绣成以后,再缝合,紧接着一个人沾边,另一个人缝流苏。双喜鸳鸯宫灯在去年香包节上销售50多个,批发价每盏500元,零售每盏800元—900元之间。”
今年,石丽峰老师创新制作的“硕果累累”和“丰收的喜悦”两款“苹果宫灯”同样别具匠心,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
石丽峰介绍,制作这些宫灯,从图案设计、布料选择到一针一线地刺绣,每一个步骤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让宫灯更具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她还融入了许多庆阳当地的民俗元素和传统技艺,使其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灯具,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终审:齐缨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