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我读英雄故事>详细内容

王孝锡

  • |
  • |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9-04-03 09:23:00 浏览次数:

王孝锡,字遂伍,宁县太昌人。1903年生,1918年考入平凉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4月,考入西安国立西北大学。受中共中央西北区委成员刘含初、魏野畴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教育,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5月,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黑暗统治和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为了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当时在冯玉祥部队工作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刘伯坚、邓小平推荐王孝锡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兰州开展工作。到达兰州后,王孝锡首先整顿了国民党甘肃省党部,担任青年部长,加强省党部的进步力量,并建立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他还担任了甘肃省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甘肃政治委员会会长及第二军事政治学校政治处处长等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1927年6月,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党组织任命王孝锡为西北特派员,继续在陕甘坚持斗争。同年8月,王孝锡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回到家乡宁县开展革命活动。在他领导下,成立了中共彬(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王孝锡任支部书记。不久,又扩大成立了中共太昌区委,下辖宁县、长武、泾川三个支部。八七会议以后,他热情赞扬八七会议后出现的革命形势,并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以行医为掩护,深入陕甘交界的十多县的农村进行调查,写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草案》等重要文献,并开始秘密筹划、组织农民进行暴动,建立革命政权的斗争。 

1928年3月初,王孝锡深入邻县百子沟煤矿,在煤矿工人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5月6日,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旬邑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路军,暴动失败后,王孝锡被迫回到宁县,继续开展地下活动。 

王孝锡的革命活动,使得反动当局惊恐不安。1928年11月26日,王孝锡被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逮捕。临行前,他写下“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的诗句。在狱中,面对一次次的酷刑审讯,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2月29日,当王孝锡得知敌人即将对他下毒手时,视死如归,从容写下诀别诗一首: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问苍天,何不行方便。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 

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自古英雄多磨难,岂独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儿去也,莫牵连! 

1928年12月30日,敌人将王孝锡押往刑场。凶残的刽子手用刀打他的胳膊,用毛巾堵塞他的嘴,仍挡不住他高呼的口号声,他昂首挺胸,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5岁。(资料整理:庆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