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5103100000017 | 发布机构: | |
| 生效日期: | 2025-10-31 | 废止日期: |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项目建设 |
西峰区交通运输局 “十四五”期间发展总结及“十五五” 重点发展方向
交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与“加速器”,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乡融合、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四五”期间,我区交通建设成果斐然,道路里程稳步增长,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然而,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以及居民出行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我区交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区域交通协同性有待加强、交通拥堵在部分时段和路段依然突出、绿色智慧交通发展尚需提速等。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转型发展”的理念,切实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部署要求,力争通过5年的建设,使全区公路交通技术等级大幅度提升,公路路网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公路通达深度、通畅比率明显提高,在目标、任务等方面突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总体目标
“十五五”交通运输建设目标是“全面提质改造、逐步提高等级”,通过“联络节点、连通断点、通达盲点”实现村组级道路网络化,全面形成覆盖农村地区,结构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网络交通格局,使农村公路对路衍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得到基本改善,农村公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为西峰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出行提供便捷、安全、快速、可靠的运输通道。
三、主要做法
1、织密交通网络,夯实民生基础
对外依托银西高铁、庆阳机场构建“陆空联动”体系,对内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带创建,通过沥青路硬化等工程升级农村路网,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题 。针对师生通勤需求,开通“助学公交”专线,实现“家门到校门”点对点服务 。
2、深化多领域融合,激活发展效能
交通+产业/民生:落实老旧营运车报废更新政策,聚焦货运车辆和城市公交电动化,推动运输行业绿色转型 ;优化镇村公交布局,偏远村庄通过出租车预约响应保障通车率,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坐城区公交 。
交通+治理: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公安、执法队等开展超载专项整治,通过无人机巡查、临时卡点等强化监管 ;推行“警城联动”和街长制,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等“一难两乱”问题 。
3、创新机制与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事前调研、事中通报、事后核验”三阶段沟通法落实代表建议,邀请群众参与方案讨论和工程监督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工程招投标、运输服务等领域信用管理,开展行业专项整治净化市场秩序 。
4、优化政务服务,降低办事成本
打造“四个一”政务服务集成模式,将货运企业申办等事项的申报材料缩减54%,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实现“当日拿证” ;在客运站点设“志愿者”服务岗,提供便民服务并受理投诉 。
5、优化空间布局,攻坚专业园区建设
聚焦“中心集聚、多点支撑”格局,加快推进董志镇物流园建设,重点发展智慧仓储、冷链物流、数字云仓等功能,2027年竣工后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我区还同步谋划了西峰城区综合物流产业园、智慧快递物流园,打造以冷链、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专业集群,形成服务本地、辐射陕甘宁的商贸流通集散地 。推动陇东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落地,构建“生产-储藏-加工-配送”全产业链体系 。
四、主要成就
1、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八纵十三横”路网格局持续构建,银西高铁贯通南北,庆阳机场直航11座城市,“陆空联动”交通体系成型;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成效显著,有效解决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难题 。
2、民生服务持续升级:2条“助学公交”专线惠及城区三校数千名师生,镇村公交覆盖与老年人乘车优惠政策落地见效,行政村通班车率达100% ;政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显著增强 。
3、绿色转型成效凸显:累计完成249辆营运车辆报废更新,发放补贴逾2733万元,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运,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化发展 。
4、安全与治理效能提升:联合开展公路隐患排查8次,完成信号灯、减速带等安全设施建设,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7.02万起,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农村公路超载问题得到遏制,路况明显改善 。
五、“十五五”期重点发展方向
1、攻坚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持续完善“八纵十三横”路网,强化高铁、机场与城乡路网的衔接融合,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提升交通网络通达深度。
2、深化绿色与智慧交通建设:扩大新能源营运车辆推广范围,推动公交、货运领域全面绿色转型;探索智慧停车、智能调度等数字化应用,提升行业管理与服务智能化水平。
3、拓展“交通+”融合场景:推动交通与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兼具运输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通道;优化“助学公交”“定制公交”等民生服务,延伸交通服务链条。
4、强化行业治理与安全保障:完善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常态化开展运输市场与交通秩序整治;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长效机制,筑牢安全防线。
六、主要任务
1、紧盯政策导向,提早统筹规划
从区域发展的大格局出发,将我区交通规划与国家、省、市交通发展战略紧密衔接。充分考虑我区的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发展规划。加强与周边县区的交通联系,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提升综合竞争力。
2、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通行能力
(1)加快干线公路建设。积极配合推进主要国省干道的升级改造,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加强与高速公路的连接,构建高效便捷的对外交通通道;
(2)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注重农村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保障广大群众出行安全;
(3)加强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优化城市出入口道路,提高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通转换效率。
3、发展绿色交通,促进可持续发展
(1)持续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加大对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的推广力度,减少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在公路建设中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加强道路绿化和生态防护,打造绿色交通走廊。
(3)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4、推进智慧交通,提高管理水平
(1)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发布。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发展智能交通运输服务,推广电子客票、智能公交、无车承运等新型服务模式,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
(3)加强交通应急管理,建立健全交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利用智能技术实现交通监测和预警,确保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5、强化交通保障,提升服务质量。
(1)加强交通建设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
(2)提高交通建设质量。严格执行交通建设标准和规范,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交通工程质量安全。
(3)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交通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注重交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七、“十五五”交通项目谋划
坚持把打通区域“断头路”,贯通村组“联网路”,补好农村“破损路”作为重点,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持续推进。努力构建“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农村交通网络,使交通运输工作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一)创新突破,稳步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
“十五五”期间拟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村公路改造项目61条,254.528公里,总投资27031.915万元,其中:
1、县道:3条60.052公里,投资12010.4万元(平均每公里200万元);
2、乡道:5条31.741公里,投资4443.74万元(平均每公里140万元);
3、村道53条162.735公里,投资10577.775万元(平均每公里65万元)。
实现乡村“因路而兴”,群众“因路而富”的目标。西峰区早在2008年已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其中大部分县乡村道路已经超期服役,“十五五”期间主要建设任务将集中在县乡村道提质改造,由于区级财政资金困难,交通建设资金缺口逐步扩大,成为全区交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最大限度争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大对县乡村道提质改造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才能保障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管养并重,着力打造畅安舒美农村公路。“十五五”期间拟完成农村公路集中养护2500公里,年均500公里,完成投资5000万元。基本建立并健全分级管养的普通公路管护机制。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成效要显著提高,农村公路列养率要达到100%,干线公路优等路率要达到 80%以上,农村公路中等及以上路率要达到82%以上。协同推进农村公路沿线洁化、绿化、美化,逐步实现全区农村公路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积极推进“专群结合”的养护模式,落实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确保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责任全面落实。
八、存在问题
西峰区自“十四五”以来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数量到质量突破了历史新高,为西峰区的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面对西峰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无论从总量,还是各等级构成及养护管理来看,还存在一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路网建设缺乏统筹谋划,衔接转换效率有待提高。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之间、国道与省道之间、国省干线与县乡道之间的功能匹配、衔接协调仍需加强。
2、农村公路建设理念有待转变。西峰区农村公路建设理念以传统的“普遍撒网”建设为主,重点解决通的问题,但随着西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统的建设理念已不能满足区域间不平衡和差异化的需求。
3、农村公路管理工作需要加强。西峰区现状农村公路管理在路政管理和超限超载等综合执法工作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4、重建轻养现象客观存在。西峰区农村公路逐年增加,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量大、任务重,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养护资金、人员投入不足,造成部分已建成农村道路坑洼泥泞、破烂不堪,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出行。西峰区农村公路的管养距“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5、物流园基础设施布局失衡,专业功能薄弱。西峰区物流网点多零散分布于居民区及城区街巷,缺乏集中规划的大型专业园区,且冷链仓储、智慧分拣等高端设施不足 。虽有陇东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项目规划,但尚未完全落地,农产品“季产季销”“地产地销”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仍存,冷链物流对鲜活农产品的保值增值作用未充分发挥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