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民俗博物馆积极开展“我是小大师”民间艺术体验活动之剪纸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影响颇大。早在汉代,庆阳剪纸艺术就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应运而生了。到了隋唐时期,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庆阳作为当时的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1930年,胡仙川(女)创剪的《五福捧寿图》首次走向国门,在《波兰画报》上发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这些木刻又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有了新的提高。
为进一步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区博物馆于4月7日小崆峒庙会期间,邀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张锐利等来馆献艺。
活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庆阳剪纸艺术传承人张锐利等,现场展示庆阳剪纸艺术,对参与群众及中小学生进行手把手教授,从怎样折纸到手绘图样,再按图样进行手剪,活动气氛异常热烈。
据统计,此次活动参与群众约110余人(次),青少年约50余人(次),共计参与游客约160余人(次)。
此次活动,参与群众通过学习和作品比较从中领略到了庆阳民间艺术的魅力,也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精湛,并增添了对庆阳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活动给予一致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