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魅力西峰>非遗保护>详细内容

【甘肃文化】国家级非遗——永靖古建筑修复技艺

  • |
  • |
来源:学习强国甘肃平台 作者:史有东 责任编辑:刘红霞 发布时间:2019-12-04 16:04:35 浏览次数:

甘肃永靖,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造就了闻名西北的木工大匠。

千百年来,这里的木工技艺代代相传,人才辈出。他们用尺子、斧头、锯子、推刨、锉子、钻子、墨斗等最简单的工具,建造出各式民族建筑、亭台楼阁、宫殿庙堂、村宅民居,而且古建筑修旧如旧、“抽梁换柱”的本领超群绝伦。现在幸存下来的古建都成了省级、国家级文物。据《永靖县志》记载,1954年,永靖白塔寺川木匠有1686人;2005年,据永靖县统计,木匠技艺传到七代以上的有20多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胥恒通、胥元明、朱良环、朱庭栋、肖怀贤、李良栋、刘才发、高永发等能工巧匠,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惊人的智慧,使一座座精美的古典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傲立于西北大地。他们相继重建了敦煌上下寺、月牙泉月牙阁、“四库全书”文溯阁、阳关博物馆、兰州飞云阁、会宁会师楼等近万座古典建筑。目前,永靖县有5000多名木匠走南闯北,在各地营造和修缮各式建筑。2014年,“永靖古建筑修复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