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魅力西峰>非遗保护>详细内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峰泥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文菁

  • |
  • |
来源:区文化馆 作者:马浩夺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9-06-25 08:15:50 浏览次数:

赵文菁,女,汉族,1963年8月生于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就对民间美术尤其是泥塑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热情,但因家境的贫困,收到大学通知书后只能放弃自己的大学梦,1981年到西峰毛纺厂找了一份能养活自己的设计工作开始干,并向何占鳌学习泥塑。1984年又应聘到西峰区寨子乡文化站做装饰设计,1986年她的泥塑作品荣获西峰市民俗联展一等奖。上世纪80年代末偶识著名女雕塑家何鄂后,相见恨晚,遂萌生了跟其学艺的想法,何鄂女士也有之意,一拍即合,便带其到兰州学习雕塑至1993年,由于她对传统的民间泥塑手法和专业雕塑知识都有所学习,技法多样,创作能力较强。手法细腻,技艺精湛,造型表现能力强,作品具有专业雕塑的造型、构思和灵感,而又不失民间泥塑的敦厚朴实,在业界也有了名气。

1993年她被招聘到庆城县文化馆工作,2002年5月端阳节期间她的泥塑作品《绣》便被庆阳市民俗协会评为一等奖,同年她被庆阳市评为“巾帼建功”标兵,还被甘肃省民协批准为“甘肃省文艺家协会会员”,11月当选为庆阳市第一届政协委员。

2003年她被庆阳市西峰区文化馆正式录用,同年她荣获甘肃敦煌艺术奖,被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庆阳市评为“民间工艺美术能手”、并聘为庆阳民俗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作品《传艺》也荣获甘肃省敦煌文艺特等奖并被收藏,《农耕文化源头》和《守她一辈子吧》被《中华手工》杂志和《西部艺术文化》杂志刊登、作品组雕《农耕文化的源头——豳风·七月》在第二届庆阳香包节获金奖。

2004年泥塑作品《庆阳历史名人系列》荣获第三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民俗作品类金奖;同年《农耕文化》组雕荣获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等奖。

2005年被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2007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家指南》授予“艺术家称号”;2008年,加入国际美术家协会,同年被吸收为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协会会员;2009年,被北京发改委授予“中国杰出工艺美术师”荣誉称号。2012年退休后在家仍积极创作。

自1986年开始投身泥塑艺术学习与创作,二十多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不辍,创作上硕果累累,为西峰泥塑培养了一批后继人才和爱好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