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微信
  • 智能机器人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乡村行 看振兴】董志镇庄头村:中药材种植开出乡村振兴“良方”

  • |
  • |
来源:西峰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春燕 赵润 孟飞飞 责任编辑:董晓妮 发布时间:2025-11-18 09:10:22 浏览次数:

董志镇庄头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党员带头为旗帜,将中药材产业打造为促农增收的强劲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一剂产业“新良方”。

26bc9ba0f97a42f9a3e4ce6cb5bd7609.jpg

初冬时节,董志镇庄头村的田野间依然繁忙。挖药机轰鸣穿梭,一株株褐皮白须、药香浓郁的柴胡被连根掘起,村民们紧随其后,捡拾、装车、运送,铺展出一幅生动的冬日丰收图景。

种植户屈钊说:“目前我一共种了1100亩地,其中药材820亩,包括柴胡、黄芪、桔梗、牛蒡子和螺丝菜等6个品种,今年可以采挖的药材有二百多亩,预计能收入八九十万元。”

8edeb3ab59dd45628faf88e4cbe6ccf2.jpg

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源于屈钊六年来的坚持与探索。从最初的十几亩起步,逐步扩大到如今的八百多亩,就连沟边的撂荒地也被他“变废为宝”。作为一名党员,屈钊不仅自己发展,还积极带动乡亲共同种植。这片药材基地不仅让土地“生金”,也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屈钊的带动下,赵小飞也迈开了规模化种植的步伐。

种植户赵小飞说:“我目前在西峰陈户种了60亩丹参,还栽了30亩莲花白,环县种了470亩柴胡,大概后年就能采收。”

e1eee5e73abb43f58aa0f56b1edb8420.jpg

机械化作业为中药材种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来自后官寨镇的赵小飞对此深有体会。

“机械化采收要比人工快很多,比如说五六个人一天挖一亩地,一台挖药机一个多小时就能挖完。”种植户赵小飞说。

科技赋能与精细管理,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屈钊深知,只有种出好药材,才能赢得大市场。

aa4c6e7f49324e37b18dba015e7931fd.jpg

种植户屈钊介绍:“在这几年种植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经常到外地去学习,引进新的品种,采用精细化管理,确保种植出高品质的药材,以质量赢得市场。”

从零星试种到规模经营,从人工劳作到机械赋能,庄头村的中药材产业焕发出蓬勃生机。这条将“金叶子”变成“聚宝盆”的特色发展之路,既盘活了荒地、富裕了乡亲,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产业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